德語媒體:「硅盾」還能保障台灣安全嗎?
(德國之聲中文網)《法蘭克福匯報》關注到了台灣舉辦的國際電腦展(Computex)以及台積電、鴻海和英偉達共同建造台灣人工智能(AI)數據中心的計劃。該報經濟專欄以《期望與研發》為題發表評論寫道:
“為了不得罪特朗普,台灣可謂盡了最大的努力:全球最重要的芯片制造商台積電董事長今年三月到訪白宮時,向美國新總統承諾,將在美國投資一千億美元,新建五座工廠。然而,即便如此,特朗普還是在其所謂‘解放日’宣布對這個‘偷走我們芯片產業’的國家施加32%的關稅,而首當其沖的恰恰就是台積電。
人工智能離不開高性能芯片,特朗普總統希望將高性能芯片的生產轉移到美國境內。從地緣戰略角度來看,特朗普的想法完全可以理解:畢竟蘋果、谷歌和微軟這類科技巨頭所依賴的關鍵零部件不應來自一個動蕩不安的地區。然而,特朗普的政策卻可能會令擁有2400萬人口的台灣陷入帶來巨大的危險。長期以來,北京的中共政權一直想要吞並實施自治、民主和市場經濟的台灣,而在台灣人看來,台積電正是促使美國不會袖手旁觀的最大籌碼。”
芯片產業不僅事關台灣的經濟命脈,也是台灣安全的保障,有鑑於此,台灣努力捍衛自己的“硅盾”,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法蘭克福匯報》評論寫道:
“在台灣,並沒有人相信這個歷經數十年才建立起來的,由尖端工廠、供應商和研發機構組成的高端制造生態系統,是世界其他地方能夠輕易復制的。經歷了北京數十年文攻武嚇的台灣人也很清楚,絕非任何一次軍演就可以引發台海局勢的巨變。台北政府現在希望通過修改法律,禁止台積電將其最先進的技術帶到美國。至於這些法規能否得到有效執行,目前還有待觀察。
打造尖端科技,需要漫長的時間和巨額的資金。而台灣成熟的運作流程以及研發方面的領先地位,恰恰是有利於台灣的優勢所在。出生在台灣的美國科技巨頭英偉達(Nvidia)總裁黃仁勳,向他的家鄉發出了兩個重要信號:他要在台灣為英偉達建立一個包括人工智能數據中心的基地,換言之,黃仁勳依然認為台灣是安全的,並且台灣在技術進步中仍扮演著核心角色。”
德國智庫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以及咨詢公司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最新發布的調研報告顯示,過去十年當中,中國對歐投資主要集中於並購歐洲企業,而現如今,主要來自電動車行業的中國企業則更熱衷於在歐洲投資建廠。《商報》就此發表評論寫道:
“從相關數據中可以看出中國對外經濟戰略的兩個主要方向:首先是中資在歐洲大舉收購並購企業的熱潮已經告一段落。十年前,中國企業大舉收購歐洲的優質企業,特別是中等企業。由於擔心中國人會將歐洲的‘隱形冠軍’搶購一空,布魯塞爾和柏林都出台了一系列嚴格的限制性規定。
現在,中國企業雖然仍對收購歐洲企業感興趣,在那些涉及安全的核心領域尤為如此。前不久,MAN旗下天然氣渦輪機公司收購案受阻的案例,就足以說明問題。但總體而言,在收購企業方面,中國人已經變得低調謹慎了許多。
相比之下,中國在歐洲新建工廠以及其他投資活動卻在明顯增多。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哪一個國家的政府執行親華路線,從中國投資中的獲益程度也就越高。2024年,中國對歐投資的31%流向了匈牙利,匈牙利獲得的中資比任何其他歐洲國家都多。而與此同時,歐爾班領導下的匈牙利政府也是歐盟中對北京最友好的國家之一。
相比之下,過去幾年來對華關系明顯降溫的德國、法國和英國,則在中國對歐投資中總共僅佔20%。而在之前的五年裡,德法英三國在中國對歐直接投資中的平均佔比都高達52%。”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媒體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