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外文摘:國安局長現身華府,台灣外交微妙突圍?
(德國之聲中文網)正當美國總統特朗普揮舞關稅大棒,逐一開啟關稅“盲盒”之際,台灣業者尚未掌握底牌,總統賴清德卻在6月7日深夜召開視訊會議,並讓國安局長蔡明彥高調入列台美經貿談判團隊,這一安排迅速引起關注。台灣《新新聞》發表評論《蔡明彥現身華府,美國對北京亮劍?》,作者林庭瑤認為,這種安排,已遠超戰略學者所說的“違和感”,而是帶有高度戰略意圖,不排除台美聯手藉此對北京“亮劍”。
文章說,在國際慣例中,情報頭子鮮少“直接”出席經貿談判的例子。此次蔡明彥的現身,則是首度以台灣國安局長以公開身分踏入美國首都的核心地帶。這不再是“灰色地帶”的操作,而是象征台美雙邊關系的“戰略升級”,也傳遞出台美經貿議題中,國安、情報和戰略不再只是背景或配角,而是美中台棋局的主角與核心。
作者認為,蔡明彥此次公開參與台美經貿談判,展現外交思維的微妙變化。台灣正在以“情報外交、經濟談判、戰略合作”的三合一模式,突破傳統邊界。放眼未來,國安系統出現在外交前線的場景,這不僅是對抗地緣風險的抉擇,更是一場“小國大戰略”的新型態演練。
國安法五年對香港的破壞
台灣“上報”發表文章《香港國安法五周年:現狀、教訓、建議》,作者桑普指出,香港國安法實施5年,主權移交28年,昔日自由、法治、繁榮、幸福,今日專制、黨治、蕭條、迷惘。香港已無自治,紅色恐怖橫行,自我審查猖獗。三層惡法(國安法、舊惡法、23條),國安凌駕,蠶食鯨吞,共禍深化。
文章列舉了香港遭受的重創,其中包括:一、公民社會被破壞,自由生活已無存。二、政治組織被清除,選舉制度人大化。三、新聞自由被鎮壓,獨立媒體奮力挽。四、司法制度被改造,國安法官敲紅槌。五、紅色恐懼日常化,洗腦教育續深化。六、經濟蕭條恆常化,港中融合續加速。七、人口換血白熱化,專業人才多出走。八、文化語言被改造,身份認同被箝制。
作者說,上述八項現狀,看來似是悲觀。然而,信念和希望的種籽,已經深植在很多人的心坎裡:在香港內,在香港外。作者呼籲:移居到台灣或世界各地的香港人,都應該積極融入、認同、效忠、貢獻恩同再造的新國家。如果能夠真正貫徹這種精神,到了關鍵時刻,不論早晚,香港未來終會有轉機。
疫情三年的冤魂如何安息?
時事節目“不明白播客”發布《一部未完成的電影——觀眾的沉默與淚水》,在疫情後從中國移居德國的觀眾Louis說:看《一部未完成的電影》,我已經忘記了做核酸的感覺,但是當看到熒幕上出現防護服、口罩時,我還是不爭氣的流下了淚水,這種感受竟然和我三年前封在家裡刷手機的感受一模一樣,沉默著崩潰,就像是影片中武漢女孩在4月8日那一天走上了街頭,陽光如此燦爛,但眼淚決堤而出。我想我永遠無法與那三年和解。
疫情後從廣州移居東京的觀眾小李說:作為一個在醫療體系裡工作的人,疫情三年,可能會比非醫療體系的人,更感受到這三年的荒誕。疫情初期時,不好好控制起源,卻控制輿論。疫情最後,不預先准備高危人群的防護措施,跳樓式放開,這一切迷惑操作,害死了無數生命,這些冤魂,會不會一直縈繞在華夏大地上,無法安息?
來自加拿大的觀眾Hanly說:疫情三年,我都在中國。白紙革命第二天,我就離開上海了。這種創傷已深植骨髓,嵌入血肉。對我而言,這不是一部電影,而是剛剛過去的現實。我還未痊愈到能輕松講述這段經歷,也許這輩子都不會。
Hanly說,這部電影早已超越電影本身,成為一個時代的見證,一個反抗的符號。它的存在就證明每一段記憶都有價值,強權或許能暫時封住我們的口,但永遠無法燒盡向往自由和公義的心。它為你我被侮辱的過去而拍,也為心懷希望含淚前行的人而拍,此時此刻它在銀幕上放映著,就等同於告訴所有人:就是現在,現在就可以堅守這場看似無望的戰鬥。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DW中文有 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牆外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