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期腹瀉」竟是不孕警訊!醫師揭驚人真相
隨著5月28日「世界月經日」的到來,醫療專家呼籲社會大眾關注女性月經健康與經期照護的重要性。月經不僅是每月一次的生理現象,更與女性的荷爾蒙平衡、生殖力和整體健康密切相關。
台北婦產科生殖中心中醫師李和蓁指出,「經期腹瀉」雖然不等於不孕,但卻是一種警訊。這種症狀意味著腸胃功能可能出現問題,導致營養吸收差,進而影響胚胎著床能力。李醫師表示,這種情況在20多歲的年輕女性中越來越普遍,可能與長期處於高壓環境、作息不規律、熬夜過度等現代生活型態有關。
一個真實案例中,39歲的魏小姐結婚兩年積極備孕,卻始終未能懷孕。她有經血量偏少以及經期容易腹瀉的症狀。經過中西醫合療,改善腸胃功能,短短兩個月就自然受孕,證明腸胃健康對備孕女性的重要性。
從西醫角度來看,台北婦產科生殖中心主任李怡萱解釋,「經期腹瀉」可能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徵兆之一。子宮內膜異位症是指子宮內膜組織長到子宮以外的地方,有時會影響到腸子的蠕動。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患者即使進行超音波檢查也可能看不出異常,這可能是輕微的骨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症。
經痛是另一個常見的問題,根據統計,約50%至90%的女性曾經歷經痛。雖然經痛普遍,但背後可能隱藏健康警訊。李怡萱主任指出,續發性經痛多與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腺症或骨盆腔沾黏等病變有關,需要婦科醫師進行詳細檢查,以避免延誤病情。
一個極端案例是一名42歲女性,長期經痛與月經量大,因血便就診腸胃科。大腸鏡檢查發現多處病灶,最初以為是多發性大腸腫瘤,但病理檢驗結果顯示這些腫瘤竟來自子宮內膜。這種情況雖然罕見,但突顯了及早診斷和處置的重要性。
對於經痛的處理,許多女性選擇服用止痛藥。台北婦產科生殖中心主任黃馨慧表示,偶爾經痛時服用止痛藥是可以的。但如果原本的藥量已無法緩解疼痛,需要增加劑量,或出現經血量增多,甚至非月經期也會腹痛的情況,就應該及早就醫檢查。
醫師建議,對於輕微的原發性經痛,可以通過熱敷下腹部、補充富含維生素E、B1、B6、鎂、鋅及Omega-3脂肪酸的食物,以及保持規律運動等方式來改善。但如果疼痛強烈到影響日常生活,或合併有經血量大、裡急後重、性交疼痛等症狀,務必及早就醫,不要輕信偏方或自行服藥,以免延誤治療,甚至影響生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