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執行長改革代工策略?轉攻14A搶蘋果與輝達訂單
商傳媒|記者責任編輯/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晶片巨擘英特爾(Intel)執行長陳立武(Lip-Bu Tan)自今年3月上任後大刀闊斧進行改革。根據《路透》報導,陳立武正考慮大幅調整晶圓代工(Foundry)策略,打算終止對外推廣其18A製程技術,轉而全力推動14A製程發展,希望藉此爭取蘋果與輝達等頂尖客戶的訂單,並將目標鎖定在重振英特爾先進製程的競爭力。
報導引述兩位知情人士說法,陳立武傾向不再向外部客戶銷售18A與其升級版的18A-P製程,雖然此技術曾是前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力推的研發主軸;但鑒於市場反應平平,加上延遲問題與台積電競爭等壓力,已讓其市占與吸引力大幅下滑。
據悉,英特爾若決定停止行銷18A,很可能面臨數億甚至數十億美元的帳面虧損,但後續可望集中更多資源轉攻14A製程,並與台積電的N2製程展開正面對決。
14A曾被英特爾視為「超車台積電」的關鍵技術,英特爾內部預期該製程將可提供更高性能與彈性,目前正根據大型潛在客戶需求客製化設計,董事會最快將於本月召開會議進行討論,若未達成共識將延至秋季會期表決。英特爾強調:「陳立武與領導團隊已明確聚焦路線,致力於強化技術藍圖、重建客戶信任、並改善財務體質」。
2024年是英特爾自1986年以來首度出現全年虧損,淨損高達188億美元,整體競爭力明顯落後台積電、三星,且在AI與行動裝置浪潮中失去關鍵領先地位。儘管英特爾仍將以18A量產其「Panther Lake」筆電處理器,並完成已簽約客戶如亞馬遜與微軟的既有交付,但在新案開發方面將轉為14A優先。
陳立武過去曾領導創投公司Walden International,累積豐厚的矽谷人脈與雄厚實力,這次調整策略,明顯瞄準目前高度依賴台積電的蘋果與輝達等頂尖科技客戶。分析師指出:「若英特爾能藉14A提供價格或交期優勢,並解決過往製程疑慮,的確有機會切入部分台積電高端訂單」。
目前業界普遍認為,英特爾仍需面對的挑戰如下:
- 14A技術尚未量產
- 市場信任需重新建立
- 大客戶轉單風險高
針對上述報導,英特爾拒絕就「假設情境或市場猜測」發表評論。英特爾聲明補充,18A的主要客戶長期以來都是英特爾自己,其目標是在2025年晚些時候提高其「Panther Lake」筆記型電腦晶片的產量,並稱其為美國史上最先進設計及製造的處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