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行動正在發生 花蓮社區以實踐迎戰氣候挑戰
花蓮縣政府與鄉公所攜手新城鄉佳民村、吉安鄉南昌村、吉安鄉太昌村與壽豐鄉平和村等居民與各界夥伴,以實際行動打造「韌性村里」,從日常生活出發,積極減碳、強化氣候調適能力,勇敢面對極端氣候帶來的挑戰。他們的努力,榮獲環境部「低碳永續家園銅級評等認證」,成為今年綠生活與永續發展的社區。
當極端氣候不再只是遙遠名詞,而是貼近日常的現實挑戰,村里社區的力量正成為最堅實的防線。在花蓮,我們看見改變正悄然展開,社區主動迎戰氣候變遷,從綠化、節能減碳、再生能源運用,到強降雨防災準備,全方位推動低碳永續行動,強化居民的調適與韌性。讓我們學習花蓮村里的行動智慧,從生活做起,共築永續安全的家園。
縣長徐榛蔚表示,社區是永續發展最重要的根基,感謝為社區努力的鄉親,讓低碳行動落實在每一天的生活中。大家用實際行動守護環境,也讓花蓮邁向永續家園的腳步更加穩健。我們會持續陪伴各村里,一起打造更宜居、更有韌性的社區環境。
佳民村等村里從垃圾減量、資源回收、節能設施汰換、綠地經營到共學共餐,逐步建立社區韌性與環境永續的新典範。佳民村以文化健康站為中心,建構綠意盎然的社區空間,並融入原住民文化風味餐,發展永續觀光遊程。南昌村發展原住民族農園,不僅推動食物循環與文化傳承,更透過屋頂種菜達到降溫效果,減少空調能耗。太昌村升級公共照明設備,推動低碳節能行動,同時結合社區綠美化,村民攜手打造更美、更低碳的生活環境。平和村打造校園與社區共學共餐空間,讓長輩安心用餐、孩子快樂學習,並以太陽能路燈點亮夜晚的街道與人心。
這些行動不只是環保口號,而是真正改善生活的實踐。綠地經營提升社區景觀與舒適度,利用村里小空地或是自家門口前的空地種植花草,也具有減碳與抗熱功能;而更換節能設備如變頻冷氣、LED照明,也可降低能源消耗與碳排放。花蓮縣政府高度肯定這些社區的創新與投入,未來也將持續鼓勵更多村里加入低碳永續的行列。同時也提醒村里提前做好極端氣候的準備,例如排水設施清理、高溫照護、乾旱與停電應變等,全面提升社區的「韌性」。讓我們一起學習花蓮村里的行動智慧,從生活中開始轉變,打造更永續、更安全的未來家園。
這篇文章 低碳行動正在發生 花蓮社區以實踐迎戰氣候挑戰 最早出現於 台灣新聞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