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新聞

崑詮律師事務所 勞工權益的守護者


商傳媒|記者馬兆麟/綜合報導

在現代社會中,法律早已不再是高懸的象牙塔,而是每位公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保障力量。位於臺中的崑詮律師事務所創辦人──彭敬元律師,正是這股法律實踐精神的具體代表。畢業於政大法律學系碩士班的他,因母親長年身為基層勞工的影響,對勞工處境有深切體悟,進而選擇以勞動法為專業,致力成為弱勢發聲的後盾。 

維護權益第一步:證據保留是關鍵

多年處理勞資糾紛案件的經驗中,彭律師提醒,當職災發生時,第一時間的「現場記錄」至關重要——可利用手機拍照或錄影,確實保留事故發生地點、機具狀況、環境與傷者位置等細節;同時,蒐集現場同事或目擊者的證詞,作為後續舉證依據。並應即刻通報當地勞檢單位,在權益未釐清前,對任何協議書、放棄書等文件都要謹慎簽署,避免自身權益遭到剝奪。

車禍處理同樣需要法律思維

除了勞動法領域,彭律師在交通事故處理上也展現高度專業。他指出:「車禍發生時最重要的是現場的保存,千萬不要急著移動車輛或改變現場,以利警方到場勘查。」他也強調,行車記錄器不只是保護自己的工具,更可能成為釐清肇責、協商賠償的重要證據來源。

彭敬元律師工作樣貌 / (照片由業者提供)

專業落實於人心:從案主故事看見信任的重量

訪談過程中,一位案主主動分享了自己的親身經歷。數年前,其年邁母親為閃避一輛違停車輛而被後方自行車撞擊重摔。由於肇事者為未成年,無力負擔賠償,情況一度陷入膠著。透過親友介紹,他們委任彭律師協助。彭律師以專業法律視角切入,改變策略轉向違停車主求償,成功取得勝訴,讓案主家庭備感安心,也深深信服「專業即是最好的力量」。

彭敬元律師提供法律諮詢 / (照片由業者提供)

法律專才 深耕在地提供專業諮詢

從學術起點到司法實務,彭敬元律師一路深耕,專長橫跨民事訴訟、勞動訴訟與家事訴訟等多區塊,累積豐富的訴訟處理經驗。更深感法律知識普及的重要性,主動走入社區提供民眾諮詢,讓民眾更能理解自身權利、明白法律程序,並在必要時知道如何尋求協助。
綜觀彭敬元律師的服務脈絡,從汲取母親勞動者經驗的動力,到研究所的專業培訓,再到實務操作與社區推廣,他用自己的方式建構「以人為本」的法律服務模式。律師不再只是冷冰冰的辯護者,而是一位適時伸出援手、保障公平正義、推動社會進步的「守門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