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新聞

高科大創新設計學院文創系師生以設計翻轉文化

▲《空-實驗漢字海報設計》應用於候車亭之示意圖。(圖/高雄科技大學創新設計學院提供)

〔記者張忠義/高雄報導〕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創新設計學院文化創意產業系師生於2025年再創國際佳績!文創系陳育民助理教授以《空-實驗漢字海報設計》榮獲設計界四大獎之一的德國IF設計獎,作品結合東方哲學與視覺創新,展現文化設計實力。此外,陳老師亦以「晨間廚房品牌識別設計」獲得美國繆思創意大獎(MUSE Creative Awards)品牌識別類金獎,以及以「台灣卓越印刷設計展展場空間」榮獲MUSE Design Awards 概念設計—展覽與活動類金獎,三項大獎齊收,實力備受國際肯定。研究所校友郭志忠則以其食品模型藝術作品,分別榮獲英國 Future Art & Design Award 白金獎及2025 台南美展立體造型類第二名。師生雙雙於國際設計舞台嶄露頭角,為台灣文化創意產業增添耀眼光芒,也印證高科大創新設計學院在藝術設計教育上的堅實能量。

▲《封肉101》則將傳統封肉比擬為台北101摩天大樓,象徵文化累積與創意高升,在2025台南美南美展中獲得立體造型類第二名。(圖/高雄科技大學創新設計學院提供)
▲《封肉101》則將傳統封肉比擬為台北101摩天大樓,象徵文化累積與創意高升,在2025台南美南美展中獲得立體造型類第二名。(圖/高雄科技大學創新設計學院提供)

陳育民老師的作品《空-實驗漢字海報設計》,以佛教「空性」哲學為核心出發點,透過設計語彙探索抽象與具象之間的視覺關係。他運用解構漢字的方式打破傳統書寫框架,重新建構「空」字的結構與意象,並巧妙選用回收廢棄物材料作為媒介,將環保意識融入創作,形塑出兼具哲學深度與現代美感的海報作品。該件作品從全球近11,000件來自66國的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經由131位國際設計專家評選,榮獲2025德國IF設計獎殊榮。評審指出,該作品在漢字創意應用、文化概念傳達與永續思維之間取得完美平衡,展現台灣在視覺設計領域的高度成熟與文化自信。

▲陳育民助理教授以《空-實驗漢字海報設計》榮獲設計界大獎之一的德國IF設計獎。(圖/高雄科技大學創新設計學院提供)
▲陳育民助理教授以《空-實驗漢字海報設計》榮獲設計界大獎之一的德國IF設計獎。(圖/高雄科技大學創新設計學院提供)

另一方面,文創系研究所校友郭志忠亦以其深耕多年的食品模型藝術走上國際舞台。他創立的「卡固高食品模型有限公司」,致力於將台灣在地飲食文化轉化為立體視覺敘事,其代表作《漂浮的食慾──牛肉麵的當代表述》成功奪得英國Future Art & Design Award白金獎(Platinum Prize)。此作曾於台灣美食展展出,受到總統賴清德親自駐足與肯定,為台灣食品工藝在國際藝術舞台上樹立新標竿。《漂浮的食慾》以客家酸菜牛肉麵為主題,透過懸浮的麵條、栩栩如生的牛肉,將日常料理轉化為當代藝術作品,賦予食物情感與記憶的視覺形象。另一件作品《封肉101》則將傳統封肉的層疊形態比擬為台北101摩天大樓,象徵文化累積與創意高升,在2025台南美展中獲得立體造型類第二名,廣獲讚譽。

▲郭志忠以《漂浮的食慾──牛肉麵的當代表述》成功奪得英國Future Art _ DesignAward白金獎。(圖/高雄科技大學創新設計學院提供)
▲郭志忠以《漂浮的食慾──牛肉麵的當代表述》成功奪得英國Future Art _ DesignAward白金獎。(圖/高雄科技大學創新設計學院提供)

高科大創新設計學院翟治平院長表示,本院之文化創意產業系與工業設計系近年在教學與實作上持續突破自我,學院強調「科技創新、設計加值、藝術底蘊」三大核心,致力於培養具備國際視野與在地文化根基的設計人才。師生接連獲得德國與英國的國際獎項,代表台灣設計已在全球舞台上建立辨識度與文化影響力。翟院長進一步指出,學院將於115學年度正式成立「跨域互動設計學士學位學程」,整合AI人工智慧設計應用、劇場展演、聲光互動控制、場域空間設計等多元內容,招收設計群、機械群以及資電群等不同背景學生,共創科技與藝術交融的未來人才培育平台,強化學院「藝術×技術×未來」的整合競爭力。此次獲獎作品不僅是設計形式的突破,更是對台灣文化、社會議題與永續理念的深度回應。從「空」的哲學性探索,到食物模型所映照的文化記憶與時代精神,高科大創新設計學院師生正以設計為語言,讓台灣故事響徹國際。

▲台灣卓越印刷設計展於駁二藝術特區蓬萊倉庫的展場空間榮獲2025年MUSE Design Awards 概念設計。(圖/高雄科技大學創新設計學院提供)
▲台灣卓越印刷設計展於駁二藝術特區蓬萊倉庫的展場空間榮獲2025年MUSE Design Awards 概念設計。(圖/高雄科技大學創新設計學院提供)

 

 

 

 

 

 

高科大創新設計學院文創系師生以設計翻轉文化〉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探即新聞 | TanJiNews》。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