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顯號」來電詐騙猖獗 警方揭假冒公務機關話術陷阱
刑事警察局近期發現,假冒公務機關詐騙手法案件數呈現上升趨勢,且民眾所接獲的來電中,「未顯示號碼」亦呈現成長趨勢,經分析這些「未顯號」的來電中,大多自稱○○戶政所、○○警察局、○○醫院及○○地檢署,而千篇一律的手法都是先告訴民眾,因身分證或健保卡遭盜(冒)用,經查發現有涉及刑事案件(洗錢或詐欺等),轉接○○警察局後,再轉接地檢署檢察官,讓民眾陷入一連串的驚恐情緒之中,最後告知帳戶即將遭到監管,必須將現金提領給專人或匯進指定帳戶中進行監管並清查金流,沒有問題才能將款項還給民眾。
刑事警察局彙整114年6月份遭「未顯號」來電詐騙的假冒公務機構詐騙案件,其中有一位住在南部的林小姐,某天在家中接獲「未顯號」的來電,對方自稱金管會的專員,告知因為林小姐名下帳號出現短時間大量轉帳匯款紀錄,疑似涉及洗錢案,已將案件通報給警方,後續案件調查將由警方與林小姐聯繫。隔日,林小姐接獲自稱某警察局偵查隊林姓員警來電,表示林小姐已經涉及一起境外的洗錢案件,當下與林小姐透過視訊方式製作調查筆錄,林小姐看見視訊畫面中的背景及人員服裝等,都和印象中的警察機關相同,便完全卸下心防,相當信任視訊畫面中的「那位員警」,後續員警又表示案件移送至地檢署後,會由地檢署進行聯繫。不久之後,林小姐接獲一名自稱鍾姓檢察官的來電,表示林小姐確定涉及洗錢案件,須儘速將錢轉帳至指定帳戶進行監管及過濾,請林小姐前往銀行臨櫃設定約定帳戶,並再三交代由於偵查不公開,當遇有銀行行員關懷提問,就告知是開立公司所需要,千萬不可以透漏案情,否則將面臨刑期等問題。此後,林小姐陸續面交及轉帳共計15次,等到林小姐覺得有疑問,撥打165專線洽詢,才驚覺遭到詐騙,全部損失新臺幣1,800萬餘元。
刑事警察局表示,分析本型態詐騙手法,主要利用民眾接獲金管會、警察局、地檢署等公務機關來電,易發生緊張、慌亂或不知所措的特性,利用民眾當下無法立即查證的弱點,甚至像案例中,歹徒製造一個空間環境都與警察機關幾乎相同的背景,透過以假亂真的方式,讓民眾不疑有他,並一步一步落入陷阱裡。
刑事警察局提醒,警方不會用通訊媒體(視訊)製做筆錄、法院不會通知監管帳戶,只要聽到關鍵字「證件遭冒用」、「偵查不公開」、「帳戶涉洗錢或其他不法」、「加LINE定時回報」、「監管帳戶」、「繳交公證金」,或者在電話中要協助「轉接165專線、轉接銀行專員、轉接地檢署或法院」,就是詐騙話術,切勿受騙上當。當接獲務「未顯號」的來電,務必保持「1聽、2掛、3查證」步驟,先保持冷靜掛斷電話,再透過110或165反詐騙諮詢專線進行查證,以保護個人財務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