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報記者 張舜傑/報導
狗狗出現低吼、瞪眼或攻擊行為,多半是典型的「護食」反應,牠可能因為缺乏安全感,才會對食物過度防衛。要改善護食問題,首要是理解牠的心理,再透過訓練慢慢建立信任與安全感。
護食是一種「本能反射」
護食行為在犬類世界中具有強烈的生存意義。牠們的祖先在野外必須保護得來不易的食物,否則可能餓肚子甚至喪命。這種本能在現代家犬中仍然存在,特別是在幼犬時期沒有學會與人或其他動物共享資源時,護食行為就更容易浮現。
錯誤反應會加深問題
當飼主面對護食反應時,如果選擇以怒罵、強行搶走食物來「制止」,反而會讓狗狗更加緊張和防備。牠會將你視為真正會奪走牠食物的對象,進而加強防禦反應。每一次被強迫剝奪食物的經驗,都是牠行為惡化的養分。
循序漸進的信任建立,是改善的關鍵
矯正護食的核心在於讓狗狗學會「你的靠近=好事會發生」。可以從距離較遠的地方開始接近,並丟一些牠喜歡的零食在牠的食物碗旁,漸漸縮短距離。當牠吃飯時你靠近,牠如果沒有反應,就可以輕聲稱讚、給予獎勵,讓牠建立新的聯想。這個過程需要時間與耐心,切忌心急。
訓練方式可以從日常中進行
平時餵食時,可以偶爾用手餵、或在牠吃一半時加入更好吃的食物,讓牠習慣你的介入是「加分」而非「搶奪」。如果牠有護食傾向,不妨讓牠在更安靜、安全的地方進食,避免讓牠感到威脅。有時候,多狗家庭或有小孩的環境,也會讓狗狗因競爭感而出現護食,需要特別安排牠們的用餐空間與時段。
什麼時候需要專業協助?
如果狗狗護食行為強烈,已經出現咬人、撲咬等攻擊性反應,建議儘早尋求專業的動物行為訓練師協助。透過正向強化與個別化訓練計畫,才能從根源解決問題,避免傷害發生。
護食行為其實是狗狗內心不安與保護本能的外在展現。透過理解、尊重與正確引導,飼主不但能改善護食問題,還能與毛孩建立更深的信任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