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達賴喇嘛仍是一個敏感話題
(德國之聲中文網)《新蘇黎世報》發表長篇文章寫道,周日,西藏宗教領袖達賴喇嘛的九十歲生日慶典活動在印度達蘭薩拉舉行,印度少數族裔事務部長裡吉朱(Kiren Rijiju)也同數千名僧侶、尼姑和信眾參加了慶典儀式。《新蘇黎世報》寫道,達賴喇嘛以及流亡藏人在印度的存在,是導致中印關系緊張的重要因素之一。這篇題為《達賴喇嘛仍是敏感話題》的報道寫道:
“1959年,時任印度總理的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為當時年僅23歲的這位西藏精神領袖提供了政治庇護。尼赫魯明確表示,做出這一決定,是基於印度人民對達賴喇嘛作為宗教領袖的尊重。尼赫魯提供庇護的前提條件是:達賴喇嘛及其追隨者在印度流亡期間不得從事任何針對北京的政治動員。1988年,尼赫魯的繼任者拉吉夫·甘地(Rajiv Gandhi )更是正式承認了西藏是中國的一部分。
盡管如此,達賴喇嘛在印度的存在,長期以來一直令中印關系呈現緊張。過去幾十年來,印度接收了大約15萬名藏人,他們定居於達蘭薩拉及印度其他地區。如今,許多藏人已移民海外,使印度流亡藏人的人數已經減少至大約6.6萬人。盡管在對藏人提供支持的問題上,印度從未有過動搖,但德裡方面近年來也會更多地顧及中國對西藏議題的敏感。
這一點也體現在圍繞達賴喇嘛轉世問題的討論中。在90歲生日來臨前夕,達賴喇嘛表示,他的繼任者將由他創立的一個基金會指定。達賴喇嘛強調,除了該基金會,任何人都無權插手尋找其轉世靈童的事務。此前他也曾表示,自己死後將會‘在自由世界’轉世。這一立場同中國政府在選擇達賴喇嘛繼任者方面擁有最終決定權的主張形成鮮明對比。
在這場關於轉世問題的討論中,印度部長裡吉朱最初公開支持達賴喇嘛的立場。裡吉朱表示:‘只有達賴喇嘛及其宗教機構才有權決定這一事務。’對此,中國外交部立即警告印度不要干涉中國內政。印度政府也隨即做出澄清,表示印度方面在信仰和宗教問題上並不持立場。”
《新蘇黎世報》的報道指出,印度方面顯然不想讓中印緊張關系再度升級,畢竟雙邊的邊界沖突剛剛出現緩解跡象,而且印度也不希望中方加大對巴基斯坦的支持力度。
“在達賴喇嘛轉世問題上,印度盡力避免與中國發生爭執。達賴喇嘛90歲壽辰之際,盡管印度總理莫迪發函祝賀,並稱達賴喇嘛是‘愛、慈悲、耐心和道德修養的永恆象征”,但他並未就轉世問題發表任何意見。盡管如此,莫迪的舉動仍引起了中國的不滿。
中國外交部一位發言人表示,第十四世達賴喇嘛‘打著宗教幌子圖謀將西藏從中國分裂出去’,並稱印度必須承認西藏問題對中國的高度敏感性,應避免進一步干涉中國內政。”
“無需為尊者達賴喇嘛的健康狀況擔心”
《科隆城市報》以《世界上最受愛戴的僧侶》為題寫道,西藏宗教領袖達賴喇嘛的九十歲壽辰不僅收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祝福,也引發了有關其轉世問題的激烈討論。
“隨著達賴喇嘛九十歲生日的到來,有關其轉世問題的各類猜測也紛紛登場。不過,這類猜測大多缺乏根據,畢竟這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問題:根據一項預言,現任達賴喇嘛被認為是總共十七個轉世中的第十四世。不過,早在2014年,現任達賴喇嘛就曾表示,並不一定非要有人成為他的轉世。如果真有繼任者,那麼他的轉世一定會出現在‘自由世界’裡,而絕不會出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長期以來,中國共產黨一直將非暴力抵抗運動的象征性人物達賴喇嘛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有鑑於此,專家們普遍認為,一旦現任達賴喇嘛離世,中國就會立即推出他們自己選定的第15世達賴喇嘛。可以肯定的是,現任達賴喇嘛離世之際,一場混亂將在所難免。
面對這種可能出現的‘兩位達賴喇嘛相互競爭”的局面,有人提出了一個違背傳統的設想:本名拉莫頓珠(Lhamo Thondup)、法號丹增嘉措(Tenzin Gyatso)的現任達賴喇嘛應在有生之年親自指定下一任達賴喇嘛。然而,這一設想很快就被西藏流亡政府首腦奔巴次仁(Penpa Tsering)明確否定。他表示,這種所謂的‘降生’模式(Emanation)並不符合傳統,信眾也不會接受這種做法。奔巴次仁說:‘以90歲的高齡來看,我認為尊者目前的身體狀況非常好,我們完全無需為他擔心。’
達賴喇嘛本人也表示,他希望自己還能活上很多年,以便繼續為眾生服務。他依舊每天在黎明前起床,先是念經和冥想,隨後一邊吃早餐一邊了解世界大事。據其身邊人透露,達賴喇嘛並不會刻意回避世界上的負面消息,而是會堅持以善的力量與之對抗。例如,他會就全球性的未來議題發聲,譴責當今破壞環境的粗暴行為,並呼籲加強氣候保護。
然而,畢竟年事已高,現在達賴喇嘛的出訪頻率已經大不如前,因此各大報章有關他的報道也越來越少。上世紀90年代,每逢達賴喇嘛出席各類宗教活動,都會吸引大量的民眾,並會在德國等地的各大媒體引起巨大的轟動效應。 ”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媒體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