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新竹臺大分院職業醫學團隊量身打造復工計畫 助職災勞工成功重返 密集式個人化訓練課程 三個月助女技術員回到原職崗位


▲新竹臺大分院環境及職業醫學部醫師團隊於門診中為病人進行工作能力評估與復工。(圖/記者蔣彤雲攝)

【亞太新聞網/記者蔣彤雲/新竹報導】
            
臺大醫院新竹分院環境及職業醫學部葉詩帆醫師說,病人受傷後是否重回職場復工,不是單靠意志力,而需仰賴醫療團隊的評估、引導與支持,職業醫學科除了分析病人的實際功能與風險,也與雇主溝通協調,確保復工過程安全、有尊嚴。

29歲科技業女技術員張小姐工作中不慎摔倒,導致左側肱骨骨折,經緊急送往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接受開放性復位及內固定手術,經過三個月居家療養後,雖然其主管希望她儘快返回工作崗位,但因擔憂自身無法勝任原職,張小姐前往醫院環境及職業醫學部葉詩帆醫師門診尋求專業協助。

張小姐手術順利、療養期滿,卻遲遲無法重拾工作信心,所幸在新竹臺大分院環境及職業醫學部的專業介入與「職能復健機構」密集訓練下,不僅成功重返原職,還以實際行動證明:復工不是夢,只要有醫療團隊做後盾
,傷後人生一樣精彩。

意外發生後,張小姐接受開放性復位及內固定手術,返家休養三個月,儘管主管鼓勵她回到職場,她卻擔憂左上肢功能未恢復,難以勝任需搬運貨品的技術員職務,於是,她前往該院環境及職業醫學部葉詩帆醫師門診,尋求復工專業評估。

經葉詩帆醫師詳細問診與模擬工作動作評估後,發現張小姐左肩雖已無劇痛,但肌力偏弱,肩關節活動受限
(屈曲與伸展僅60度),尤其在搬運超過5公斤物品或舉至胸口以上時會產生不適,無法執行完整職務。

葉詩帆醫師團隊據此建議張小姐進行「漸進式復工計畫」,初期以靜態文書作業為主,暫緩搬運與高舉等勞務工作,並確認其具職業災害勞工身分後,轉介至職能復健機構進行密集式、個人化的訓練課程,三個月內,透過每週多次、一對一模擬實務工作的強化訓練,張小姐的肌力與活動範圍顯著改善,最終成功恢復原有工作內容,順利重返職場。

葉詩帆醫師強調,對許多病人而言,復工不是單靠意志力,而需仰賴醫療團隊的評估、引導與支持,職業醫學科除了分析病人的實際功能與風險,也與雇主溝通協調,確保復工過程安全、有尊嚴。

工作強化訓練由職能治療師根據實際職責,設計體能與技能並重的訓練,提升工作表現與自信,訓練頻率高、強度足,確保復工後能真正勝任工作。

新竹臺大分院表示,院方長期致力於整合醫療資源與跨領域團隊合作,推動職災個案的身心重建與就業重返,幫助勞工在傷後不只是「康復」,更能真正回到人生的正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