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報記者 張舜傑/報導
當狗狗出現不聽話、破壞或情緒反覆等反常行為時,往往不是牠「變壞了」,而是正處於類似人類青春期的「叛逆期」飼主若能理解背後的生理與心理變化,並以正向方式引導,將有助於建立更穩定的關係。
1. 已學會的指令「假裝不會」?其實是認知發展中的測試
狗狗在叛逆期時,常會突然對熟悉的口令視而不見。這不是牠們忘記了,而是主動在測試你對規則的堅持程度。這階段的狗狗大腦迅速發展,開始學會區辨哪些行為會被允許、哪些會被糾正。牠正在「學習與挑戰界線」,因此有時會故意不理會指令,看你是否會妥協。
此時,維持一致的規則與反應是關鍵。如果你因為牠不配合而讓步,反而會強化牠的叛逆行為。建議用簡潔、肯定的口氣重複指令,搭配正向獎勵(非懲罰),幫助牠再次聚焦。
2. 情緒波動變大,是內在不安與荷爾蒙變化的表現
青春期前後的狗狗,荷爾蒙分泌增加,這會影響情緒穩定與社交行為。有些狗會變得特別黏人、不願離開主人身邊;也有些變得暴躁、警戒心上升,對陌生人或其他狗有較強烈的反應。
這些反應其實是自我防衛與自我定位意識覺醒的表現,就像青春期的孩子會開始質疑父母一樣。面對這些情緒起伏,飼主要做的是給予更多耐心與信任感,不必過度干涉,但也不能縱容牠無限放大情緒。
3. 對環境變得異常敏感,行為反常不是故意搗蛋
在這階段,狗狗的感官系統更加發達,尤其是嗅覺、聽覺與視覺辨識力變得更敏銳,因此牠們可能對一些平時不在意的聲音、氣味或動作突然反應過度。你可能會發現,牠在家中某些角落莫名吠叫,或是對陌生人吠得特別兇。
這種行為背後其實藏著警戒系統過度啟動,狗狗無法自行處理這些訊息時,只能用本能做出吠叫、後退、激動等反應。飼主應該引導牠慢慢接觸這些「刺激來源」,給予鼓勵與安撫,而非強迫牠面對恐懼。
4. 突然變得「選擇性服從」,其實是開始發展獨立意識
叛逆期的狗狗,會開始懂得「計算利弊」:有零食我才坐下、有玩具才乖乖來。這並不是牠變得「現實」,而是大腦開始形成初步的決策能力,也就是「行為與結果的連結學習期」。
這時期特別適合進行正向訓練,透過穩定的回饋機制(如定時獎勵、簡潔指令)建立行為邏輯。避免情緒化的命令或懲罰,否則會讓狗狗更困惑,甚至養成「不確定就不行動」的習慣。
狗狗的叛逆期往往發生在 6 個月至 18 個月之間,這段期間不僅是牠們行為模式轉變的重要時期,也是飼主與毛孩建立信任與溝通的黃金階段。唯有以理解與耐心陪伴牠們走過這段混亂又精彩的時光,未來才會擁有一隻更成熟、自信又懂事的好夥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