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寵時事

貓咪也有社交疲勞?一次看懂牠想「靜一靜」的 5 種表現

火報記者 張舜傑/報導

當飼主熱情互動時,貓咪可能早已進入「社交疲勞」狀態。和人類一樣,牠們也需要獨處與安靜。且會透過細微行為表達「我想靜一靜」。了解這些訊號,有助飼主適時放下互動,給貓咪空間休息。

避開視線,是在婉拒互動

當貓咪不再主動靠近,甚至在飼主呼喚時選擇轉頭、避開視線,很可能不是不認得或討厭對方,而是牠正在用一種委婉的方式告訴對方:「現在不是我想社交的時間。」這樣的表現通常發生在與人互動過度、環境太吵或剛經歷陌生事物後,是貓咪對於壓力的自然回應。

貓咪不主動靠近或回避視線,多因互動過多、環境吵雜或遇陌生事物引發壓力。圖:pixabay

尾巴猛甩,其實代表煩躁

不少人誤以為貓咪甩尾巴是開心的表現,但若尾巴快速且有力地來回擺動,反而是貓咪在警告:「我不想被打擾。」這種尾巴語言,是貓咪情緒緊繃的訊號,若飼主未能察覺並繼續互動,可能導致貓咪突然咬人或抓人。

直接走開,是最誠實的訊息

原本窩在沙發上的貓咪,突然起身走掉,不代表牠任性,而是牠需要一點距離。有些貓咪在短暫互動後會選擇離開,並躲進屬於自己的「安全區」,如窗邊、貓窩、床底等。這樣的舉動其實很正常,是牠維持心理平衡的方式。

肌肉緊繃與耳朵後壓,是明顯的壓力反應

當貓咪被摸時,耳朵忽然往後貼、身體僵硬、眼神閃躲,甚至瞳孔放大,這些都是牠在壓抑情緒的表現。牠不一定會馬上跑開或反抗,但這種肢體語言已經明確說明:「我現在不舒服。」繼續勉強互動,只會加深牠的壓力。

躲起來,是牠的「心理充電站」

有些貓咪會在一段時間內不主動出現,不是在生病,也不是鬧脾氣,而是進入「社交過載」的調節期。牠們會選擇待在衣櫃、紙箱、沙發底等安靜陰暗的角落,藉由遠離刺激來讓情緒回穩。對這樣的貓咪來說,空間與安靜就是最好的安撫。

有些貓咪因「社交過載」會躲進陰暗安靜的角落,藉此調節情緒,這時給牠們空間與安靜最能安撫。圖:pixabay

當貓咪展現出這些訊號時,代表牠並非不愛主人,只是希望被理解。相較狗狗渴望長時間陪伴,貓咪更傾向以自己的節奏進行互動。如果飼主能看懂這些「請勿打擾」的表現,給予牠足夠的空間,反而能建立更深的信任關係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