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便便臭味藏健康密碼!醫揭「4種異常氣味」是警訊
大便的臭味並非單純的排泄物氣味,而是蘊含著豐富的健康資訊。根據最新醫學研究,糞便氣味源自腸道細菌在消化過程中產生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這些氣體組合可能因應不同的腸胃疾病而有所變化,成為身體發出的早期健康警訊。
腸胃科醫師鄭泓志分享了一項刊登於國際醫學期刊的研究結果,指出腸躁症、發炎性腸病,甚至大腸癌患者的糞便VOCs組成都與健康人不同。這意味著,我們的鼻子可能比醫療儀器更早察覺腸胃問題。
醫師進一步解釋了四種常見的異常糞便氣味及其可能對應的健康問題:
黑便伴隨鐵鏽味或腥臭味:可能與上消化道出血有關,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或胃出血。血液經過胃酸分解後會釋放出這種特殊氣味。
油耗味或濃烈腐敗臭,伴隨油脂殘留:可能代表脂肪消化吸收異常,與胰液分泌不足或膽汁排出異常有關。可能的原因包括慢性胰臟炎、胰臟腫瘤、膽結石或肝膽功能異常。
發酵酸味,糞便帶氣泡:常見於腸道菌相失衡的情況。可能是由於腸躁症、益生菌攝取不足,或長期壓力導致。
臭雞蛋味,糞便呈軟黏或糊狀:常見於高蛋白飲食者。腸道細菌分解含硫胺基酸時會釋放硫化氫氣體,造成這種特殊氣味。
醫師提醒,如果糞便氣味變化明顯且持續超過數天,尤其伴隨其他症狀如黑便、油便、腹痛或體重減輕,應及時就醫檢查。偶發的氣味變化可能只是飲食因素,但持續異常則不容忽視。
了解糞便氣味的健康含義,有助於我們更敏銳地察覺身體的微妙變化。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應該過度解讀每次如廁的經驗。保持均衡飲食、規律作息,並定期進行健康檢查,才是維護腸道健康的關鍵。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觀察糞便的顏色、形狀和氣味來初步判斷腸道健康狀況。但需要強調的是,這些觀察僅供參考,不能取代專業醫療診斷。如有疑慮,最好的做法仍是諮詢醫生意見,進行全面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