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報記者 張舜傑/報導
貓咪的喵叫不只是撒嬌或抗議,研究發現牠們會依情境調整頻率與語調,甚至模仿主人的語氣,藉此吸引注意、與人溝通。
喵叫是為了與人互動
在野外,貓咪之間其實很少喵喵叫。牠們更多依靠肢體語言、氣味與低頻咕嚕聲彼此溝通。喵叫這種聲音,其實是貓咪與人類共處過程中演化出來的「專屬語言」。牠們逐漸學會用這種方式來「操控」我們的注意力,無論是討吃、撒嬌還是抗議,叫聲中都蘊含著訊息。
會依照情境「變聲」
不同情境下,貓咪的喵叫也會有所不同。當牠感到焦躁、緊張時,叫聲會較急促、音調偏高;而輕柔低沈的喵聲,則多半表示牠處於放鬆或想親近的狀態。有些貓甚至會用短促而有節奏的叫聲來模仿人的說話模式,彷彿在與你對話一般。
模仿語氣,是一種「社會連結」
更令人驚訝的是,研究觀察發現,貓咪的叫聲可能會隨著主人的說話習慣而改變。例如若主人說話較溫柔,貓咪的喵叫通常也比較柔和;相反地,若飼主常用高亢、急促語氣與牠互動,貓咪也可能出現類似節奏的叫聲。這種「語氣模仿」行為,學者推測是貓咪在強化與主人之間的情感連結。
情緒感染:你的心情牠也懂
不只是語氣,主人的情緒也會影響貓咪的叫聲反應。有研究指出,當主人情緒低落或緊張時,某些貓會主動發出安靜、低頻的喵叫來安撫對方,甚至默默靠近蹲坐陪伴。這表示貓咪不僅能感知人類情緒,還會主動調整自己的聲音與行為來回應,是一種高度的社會敏感性。
別再覺得貓咪只是隨便喵喵叫了。那些看似隨機的叫聲,其實充滿細節與心思。牠們正在用自己能掌握的方式與你對話、表達情感。當你下一次聽見牠喵喵叫,不妨慢下腳步、仔細傾聽,說不定,你們的「溝通」比你想得還要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