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報記者 張舜傑/報導
在大多數鳥類身上,存在一種神奇的生理機制,讓牠們即使在睡覺時,也能牢牢抓住樹枝而不會摔落。這並非靠意志力或肌肉長時間用力,而是源自演化而來的「自鎖機制」,讓牠得以安心地在高處休息。
自動鎖緊的「腳趾肌腱系統」
當鳥兒站在枝頭上時,只要牠一彎曲腿部,腳部的肌腱就會隨之拉緊,腳趾便自然收縮並緊緊扣住枝條。這套構造並不需要持續用力,而是靠著一種「肌腱鉤鎖」結構,只要保持膝關節彎曲,腳趾就會自動鎖住,等到鳥醒來、站起身,肌腱放鬆,牠的腳才會鬆開。
為什麼這麼重要?
對於棲息在高處或樹枝上的鳥類來說,夜間睡眠是一段風險高的時間。天敵可能伺機而動,失足摔落也可能致命。而這套「無需用力的抓握系統」讓牠們能節省體力、維持平衡、安心入眠,極大地提高了生存機率。
不只停棲鳥有這能力
除了棲息在枝頭的鳥類,像是猛禽、鸚鵡,甚至一些水鳥,只要牠們習慣用腳站立休息,大多也具備類似的肌腱自鎖結構。不過某些如鴨子、企鵝等主要以地面為主的鳥類,則較少依賴這套機制。
飛行與停棲的完美協調
這項生理結構的存在,也凸顯鳥類在演化上對飛行生活的高度適應。牠們的腳部肌肉與骨骼安排,不只是為了飛行起跳時的推力,更是為了「穩住」身體在休息時仍不鬆懈,這是自然界少見的巧妙設計。
鳥類站著睡覺是一種精密的生理設計成果。牠們不需要像人類一樣保持意識來維持姿勢,而是交給身體自動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