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電怪獸?下包商怒控林園先進材料科技公司
〔記者張忠義/高雄報導〕丹尼絲颱風橫掃南台灣,掃出了許多台灣光電的問題,高雄也引爆光電工程款追討引爆爭議!位於高雄林園的林園先進材料科技公司,被下包商武伽開發控訴拒付完工驗收的追加工程款1808萬元,理由竟是統包商倒閉「無人可付」,或說是「未完工」。面對巨額應收工程款求償無門,武伽開發董事長黃宣華氣憤表示,「已完工也掛錶使用了一年半,卻還拿不到錢,這不是天底下最好賺的事嗎?」
這起糾紛源於台泥集團旗下的林園先進,2022年8月委託統包商合昇能源公司承攬建置太陽能光電系統,合約金額為4490萬元,隔月合昇轉發下包予武伽開發負責土木與結構工程,金額2285萬餘元。2023年6月,雙方同意口頭追加工程1808萬4156元,合昇隨後與武伽再簽增補合約。但之後合昇能源資金週轉失靈,跳票並於今年6月結束營業。
武伽指出,早在合昇停業前,即簽署了債權轉讓書,合昇同意將追加工程款轉讓給武伽開發,讓其直接向業主林園先進請款。武伽完成所有追加工程並通過驗收,系統於2023年底掛錶,林園先進自此穩定產電自用。
然而,林園先進至今拒絕支付追加工程款。原因在於其所屬的中橡集團法務部認定,武伽與林園先進並無直接合約關係,加上與合昇簽訂的合約中有「不得轉讓」條款,因此不承認債權轉讓效力。武伽不滿被「甩鍋」,憤而提告,民事訴訟預計8月6日開庭。
「合昇倒了,我們被要求繼續完成缺失改善工程,卻遲遲等不到放款,還被拒絕認帳,合理嗎?」黃宣華表示,工程於112年底就已完工運作,並產出綠能,但林園先進卻以形式理由拒付工程款,令人難以接受。
他進一步指出,林園先進的太陽能設施為自發自用系統,年發電約70萬度電,估計20年可省下超過7000萬元電費與碳費成本。「效益早已超過賣給台電的收益,難道連1808萬都不能支付給我們?」
林園先進強調,其與合昇合約中確有「不得轉讓」條款,加上武伽並非直接合約對象,難以認可債權轉讓的合法性。對此,中橡集團回應表示:「案件已進入司法程序,不便對外說明。」
但黃宣華質疑,合約所規範的是正常經營下不得轉包,現況是統包商已跳票倒閉,不應適用此限制。他表示,合昇能源經營不善退出工程後,林園先進仍口頭要求武伽繼續執行收尾工程,甚至現場有工作證明,卻最終無視合昇的債權轉讓協議,不給錢、不回應、不協調。
「我們是用自己的錢買材料、請工人,結果工程做好一年半還討不回來!」黃宣華坦言,公司經營多年從未遇過業主拒絕付款的情況,通常都是統包跑路、下包吃虧,但這回連業主都成了「硬ㄠ方」,讓人難以接受。
據了解,林園先進的欠款不只源於原合約,還包括其主動追加的工程內容,總價值超過1800萬元。武伽開發為此已多次與中橡、林園先進協調,並親赴中橡台北總部及林園先進廠區會談,皆未達成具體共識。黃宣華不滿表示:「說白了就是法務部一句話擋住所有決策,廠長、採購都沒權處理,那我們下包商怎麼辦?」
對於後續行動,他不排除組織抗議行動,「如果連法律與道理都無法讓這些大公司鬆口,那我們只好讓社會公義與媒體輿論來幫我們主持公道。」他呼籲林園先進、中橡及台泥集團正視問題,莫讓小公司因1800多萬陷入財務困境。
「我們做的是結構與土木,不是機電,該改善的我們都已完成,卻因統包倒閉被迫承擔所有風險與損失,合理嗎?」黃宣華最後強調,這不只是武伽的困境,也是所有中小包商面臨的潛在風險,「若大企業都能藉由契約漏洞、統包倒閉來逃避責任,那光電政策與綠能產業怎麼永續?」
〈光電怪獸?下包商怒控林園先進材料科技公司〉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探即新聞 | TanJi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