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獨立出版社被拒參展 另覓生存空間
(德國之聲中文網)一年一度的香港書展是出版界盛事,今屆本月16至22日舉行,有逾770間展商參與,大會以「飲食文化 • 未來生活」為年度主題,香港貿易發展局安排多場作家講座。
DW記者在書展首日到現場觀察,在聯合出版集團旗下的三聯書店展攤,當眼位置展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所撰的3本繁體版著作,包括《論教育》、《習近平文化思想學習綱要》及《近鏡頭:溫暖的瞬間》,還有香港國安法相關書籍。採訪期間,記者未見有人翻閱這些書本。會場內設有中國出版內地展區,重點展示習近平的著作,以及中國人民抗戰勝利80周年的相關書籍。
記者現場所見,電影《九龍城寨之圍城》原作者余兒的新作、旅遊書以及愛情小說依然熱賣。但有別於往屆書展,今屆至少有三間書商申請參展被拒絕,包括去年被要求下架書籍的獨立出版社界限書店和藍藍的天,一些中小型的文學出版社亦選擇不參加書展,包括由香港作家鄧小樺設立的「香港文學生活館」、水煮魚文化出版等。
「香港文學生活館」在書展期間另外舉辦「搬遷散書祭」,但於 21日突然宣布,因「不可抗力因素」需要中止活動。
被拒參展的界限書店於2023年首次在香港書展擺攤,去年書展期間,該書店被貿發局要求下架4本書 ,包括香港詩人廖偉棠的《未日練習》、移台香港作家梁莉姿的《日常運動》 、「希望學」出版社的《異鄉港孩》和區家麟的《最後的信仰—— 新聞倫理十二講》,原因是這些書籍被指「敏感」或收到投訴。
界限書店店長Leanne接受DW訪問表示,她曾入紙申請參與今屆香港書展,直至1月收到貿發局通知,有關申請不獲接納,但沒有闡述具體原因。
「其實(去年)他們叫我們下架的書,沒有一本書是我們出版的,貿發局稱收到投訴,書籍比較敏感,所以叫我們下架,我們很乖聽他講,他說不能賣,我們便下架,我不覺得犯了很嚴重的規矩。」 Leanne說。
主流書展是打破同溫層的機會
今年界限書店出版3本文學新書,需要另覓途徑宣傳,其中一個方法是在書店舉辦新書試讀會。不過,近月界限書店舉辦閉門書籍分享會期間,食環署人員多次突擊上門巡查,Leanne稱署方人員曾到場詢問活動性質,提醒書店有可能觸犯《公眾娛樂場所條例》。
被問到會否擔心不能參與主流書展,影響新書曝光?Leanne認為,對新書或多或少會有影響,「大型書展場合可以接觸到不同讀者,因為新書出版,最初一兩個月的曝光很重要,在書展會接觸到更多人,之前(書展擺攤)經驗都賣到幾百本,現在不能參與書展,(新書)可能會賣得較慢,或者曝光較少。」
根據界限書店本月發布香港獨立出版生態的調查,結果顯示,有11間獨立出版社於2020年或之後(《港區國安法》生效後)創辦,每年平均出版1至3本書,大部分出版物首刷量為1000本以下。近4成的獨立出版社有經營書店,不少受訪出版商認為獨立書店是最重要的發行渠道,但在香港經營書店面對成本高、讀者人口基礎不足的困難。
另起爐灶的獨立書展
位於深水埗的獵人書店今年連續第3年舉辦民間書展,共14間獨立書店和獨立出版社參展,包括被香港書展拒於門外的界限書店和藍藍的天都有參加,吸引書迷到場,19日下午至傍晚,逾百人在獵人書店外排隊等候,不少人趕在颱風來臨前進場買書。
獵人書店店長黃文萱表示,舉辦獨立書展的初衷是因為自己經營書店,接觸很多出版社,明顯地感受到大小型出版社的資源分別,一本書怎樣擺放,或放不放在「豬肉枱」(新書展示枱),銷量可能是10倍的差距,她希望有一個地方可以讓獨立出版更好地展出自家出版的書籍。
今年獨立書展主題是「無處不閱讀」,黃文萱稱:「我們每年都玩食字(捉字蝨),第一年書展主題叫做『你好,出版!』,第二年是『由字及興』,今年就是『無處不閱讀』,我想主題的重點在於這個書展的存在,每年都是一步一驚心,我想如果(獨立書展)跟(政府)主旋律很接近,你要撲殺我,都會尷尬一點,如果新聞說政府禁止這個『無處不閱讀』的書展,你不會覺得很荒謬 ?」
她指的是「無處不閱讀」的主題名稱,與香港官方為了帶動經濟發展推出的口號「無處不旅遊」相呼應。
獨立書展由第一年只有5間書商參展,到今年有14間出版社參與,黃文萱估計,站在獨立書店和出版社的角度,多一個銷售平台是好事,「如果我是出版社,有機會可以直接面對客人,我都覺得很珍貴。」
黃文萱續說,雖然獨立書店是重要的銷售渠道,但也有一種「塘水滾塘魚」的感覺,那些很留意獨立書店的讀者,本身已經知道很多獨立出版的消息,但書展是一個獨立出版打破同溫層的好機會,「雖然(擺攤位置)是很小的一角,但有些人可能完全沒聽過界限書店,都會走到攤位,所以少了(參展)這個機會,我覺得差距會越來越大,大眾沒辦法接觸到獨立書店,沒辦法更加了解獨立出版和獨立書店。」
出版政治人物書籍的困難
另一間獨立出版社藍藍的天負責人伍自禎稱,被拒參展是預料之內。去年參展期間,貿發局曾要求藍藍的天攤位下架5本書,最終只下架其中4本,把資深傳媒人區家麟的著作《亂流》留下來,當時伍自禎對傳媒解釋,《亂流》屬於一本旅遊書,不覺得書中含有敏感內容。
伍自禎對DW表示:「去年(貿發局)說了會有後果,後果就是不可以參加(書展),所以我預計了不能參加。當然金錢上對我們有影響,在會展的銷售一定比較多,但我覺得做獨立出版都是有自己的理念,我們覺得那樣東西是對的,我們沒犯法,為什麼我們不可以堅持呢?堅持,雖然知道有這個後果,但做獨立出版就應該有自己想法、自己的堅持。」
伍自禎補充,如果向錢方面低頭,他覺得不是好的做法,從事出版業,社會意義重要一點。
藍藍的天今年出版7本新書,包括社福界前立法會議員邵家臻的遺作《獄外之囚》、民主黨前主席劉慧卿新書《留下》、結集15個獨立編輯故事的《窄路前行不轉彎》等。《留下》部分內容經出版社重新編輯及修改後才能順利出版,伍自禎承認,現在做政治人物書籍出版特別困難:「尤其是政治人物都要看是哪一位,劉慧卿一定有點難度,例如有些篇幅都要大幅修改,今時今日大家都明白這件事,在不違背大家大原則之下作出修改,大家都同意。」
劉慧卿是香港首位直選產生的立法會女議員,也是前香港民主黨主席。有超過30年歷史的香港民主黨,曾是立法會和區議會內最大政黨,但隨著選舉改制,政治人物大洗牌,今年民主黨更啟動解散程序。翻開劉慧卿的新書,書中記錄了她的成長背景和從政生涯,並透過此書解釋自己留在香港的原因。
另外,港媒《明報》報道,近年前公民黨立法會議員吳靄儀出版多本金庸小說論集,負責出版的壹壹陸工作室社長陳偉雄指出,這些論集沒有觸及時事,去年一間連鎖書店原本打算訂購,但其後改變主意,表明不上架是因為作者身分,與內容無關,令出版社無法掌握如何界定紅線。
民間書展反應熱烈
「無處不閱讀」獨立書展舉行期間,建制派媒體《文匯報》20日以頭版報導指控,該書展販賣的書籍「釋放大量反中亂港訊息」、「充滿『軟對抗』意味」,並在另一篇社論寫到:「香港已健全完善國安法律,進入由治及興新階段,仍有少數別有用心之徒打著文化創作、出版自由的旗號,肆意鼓吹、散播攻擊政權、挑動仇恨的極端思潮,企圖破壞香港來之不易的法治穩定局面。」
儘管如此,參展的獨立書店此前觀察,認為民間反應熱烈。
在獨立書展擺攤了幾天,伍自禎表示《獄外之囚》和《窄路前行不轉彎》銷量不錯,又大讚獨立書展反應好,「我觀察到這幾年讀者的質素提高了,他們有目的而來,本身知道出了什麼書,就來買,來支持你。」
對於獨立出版社被拒參加主流書展,黃文萱感到可惜,指明顯是一種打壓,但並不意外。過去任職區議員的經驗告訴她,「其實(政府)會用盡所有能力,只要屬於他的地方,就會慢慢地擠你出去,這是不可能逆轉,這件事一定會發生。」
如今經營獵人書店,黃文萱也自家出版雜誌STATUS QUO,最新一期封面是歌手何韻詩,探討不同年代的偶像文化與「脫粉潮」現象。作為獨立出版人,黃文萱說:「如果我是讀者,我一定不會想參與一個會篩選人的書展」,希望可以做多一步。
「如果說,第一年為什麼想舉辦(獨立書展),就是假設有一天真的進不到(主流書展),是不是還有一個地方可以讓人買書。」 她說。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