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吃飯配熱湯恐致食道癌!醫師揭3招安全喝法

許多人習慣在用餐時搭配一碗熱湯,但這個看似平常的習慣可能隱藏著致癌的危險。腸胃科醫師鄭泓志近日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一個病例,引起了公眾對飲用高溫飲品可能帶來的健康風險的關注。

根據鄭醫師的說法,一位伯伯因長期吞嚥不適和胸悶症狀就診。經過內視鏡檢查,發現該患者的食道下段已出現部分細胞異化。進一步了解後,發現這位伯伯有每天飲用熱湯的習慣。

世界衛生組織(WHO)旗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早在2016年就將超過65°C的熱飲列為「2A類致癌物」,即可能對人類致癌的物質。更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發表的一項針對伊朗Golestan地區居民的研究發現,每天飲用高溫熱茶或熱湯的人,罹患食道癌的風險比飲用較低溫飲品的人高出90%。

鄭醫師解釋,食道比胃更脆弱,缺乏厚實的黏膜防護,較容易受到損傷。長期讓高溫直接刺激下食道黏膜,會導致細胞反覆受傷發炎,不僅可能出現吞嚥疼痛、胸痛或腹痛等症狀,還會增加受胃酸逆流影響的機會,使黏膜修復困難,最終提高食道癌風險。

為了幫助大眾安全飲用熱湯,鄭醫師提出了三個簡單的判斷方法:

第一口感覺燙就等一等:如果第一口就感覺燙得受不了或舌頭有刺痛感,說明溫度過高,可能會直接破壞食道表層黏膜。
用舌尖試溫並攪拌:舌尖比口腔內部更敏感,可以先用舌尖輕觸湯匙或杯緣試試溫度。同時,用湯匙攪拌幾下可以幫助熱氣散發,讓溫度降得更均勻。
小口啜飲比大口吞嚥更安全:大口吞嚥熱湯容易讓高溫直接接觸食道,造成較大的溫度衝擊。建議小口啜飲,讓熱氣在口腔稍微分散,並在每一口之間稍作停頓,讓食道適應溫度。

鄭醫師強調,喝熱湯時千萬不要急躁。長期飲用過燙的飲品不僅可能導致食道發炎,還會增加癌變風險,其影響比人們想像的更為嚴重。他呼籲大眾要謹記:「不燙口,才是對食道最好的保護!」

專家建議,飲用熱湯或其他熱飲時,最好等待飲品冷卻到適宜溫度再飲用。同時,保持均衡飲食、戒菸限酒、規律作息等健康生活方式,也有助於降低罹患食道癌的風險。

隨著這一研究結果的公布,醫療專家呼籲公眾提高對飲食習慣的關注,特別是在飲用熱飲方面要格外小心。畢竟,一個小小的飲食習慣改變,可能會為我們的健康帶來巨大的影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