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新聞
台積電美國廠晶片將到手 蘇姿丰坦言:成本高昂、但值得
商傳媒|記者責任編輯/綜合外電報導
科技媒體《Wccftech》披露,美國政府積極推動晶片在地生產,使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的擴廠進度備受矚目,根據AMD執行長蘇姿丰(Lisa Su)在一場AI論壇的談話指出,「從台積電美國廠取得晶片,成本預計將比台灣生產高出5%至20%,但這筆投資是值得的。」
根據《彭博》報導,蘇姿丰提到,目前包括AMD、輝達等科技大廠已開始在亞利桑那州下單,但與在台灣本土生產相比,美國的製造成本依舊居高不下,關鍵原因包括:高昂的人力資源、設備與設施進口成本、以及供應鏈經驗不足。
儘管成本壓力沉重,但礙於台灣本地產能早已「滿載」,不少科技大廠為確保先進製程供應穩定,不得不選擇成本更高的「美國製造」。在AI晶片需求爆發的情勢下,包括AMD、輝達等科技巨頭無不爭相下單,優先確保取得4奈米與即將量產的2奈米製程。
AMD更是台積電美國廠的首批客戶之一,不僅已投片4奈米製程,未來將進一步轉向2奈米節點,主要應用於資料中心的EPYC Venice AI加速處理器。蘇姿丰表示:「AI加速器市場正以前所未見的速度成長,預估未來五年整體規模將突破5,000億美元。」
台積電在美設廠計畫可追溯至川普政府時期的「晶片國安」政策,在新冠疫情爆發後,美方認為過度依賴亞洲供應鏈,具有地緣政治風險,因此積極爭取台積電赴美設廠;目前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的第二廠已完成,將導入3奈米製程生產,已開始建設的第三廠,傳將採用最先進2奈米製程。
蘇姿丰也透露,台積電亞利桑那廠目前在晶片良率方面已與台灣生產旗鼓相當,對超微的生產布局具有實質意義。在過去,美國境內除了英特爾外,幾乎沒有能量產先進製程的晶片廠,台積電在美設廠大幅扭轉此情勢;儘管成本高昂,但已為美國在晶片戰略布局中爭取到關鍵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