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人不明或私心自用 郭智輝輕慢突顯賴清德的用人危機
最新民調顯示,行政院長卓榮泰的施政不滿意度突破五成,賴清德政府的支持曲線持續探底。綠營內部雖稱823第二波罷免後將進行小幅度內閣改組,但民眾對於過去一年的內耗,恐怕早已失去耐心。卓內閣除了覆議幾乎沒有令人印象深刻的作為,倒是經濟部長郭智輝一再搶占新聞版面。值此內閣改組之際,賴總統除了殫精竭慮為國舉才,恐怕也得深刻反省用人準則,小圈圈治國或酬庸分配,都難逃豬隊友泥淖。
郭智輝在立院備詢時,針對核三延役民調高達75%的地方支持率,脫口一句,「你把敦親睦鄰費拿掉,看他們要不要支持?」還不忘補上一句「真的阿。」連同黨籍的屏東縣長周春米都忍不住,當晚火速在臉書上回擊「郭智輝部長,你錯了」,在防颱視察中更嚴肅重申,恆春人40年來與核三共存,榮辱與共,部長不應輕率做此批判。郭智輝的輕忽與傲慢,觸怒的範圍顯然已經從藍營為民發聲,到綠營地方首長都無法漠視。
失言本是政治人物的職業風險,但郭智輝的問題並非「偶然口誤」,而是長期累積的不食人間煙火、不接地氣,憑恃政商資源當底氣的倨傲印象。他曾將英特爾比作唐氏症、誇口要在菲律賓種綠電、關稅談判進不了核心卻自評將會優於日韓,更涉及與自家企業往來不清的公私分際爭議。這些事件疊加,不只是輿論風暴,更是閣員能力與格調的警訊。
國民黨立委賴士葆直言,民調下滑時,閣員應謙卑傾聽民眾聲音,沒想到經濟部長的回應卻是嗆聲地方。民眾黨黃國昌則批評這是「垃圾部長」對人民的輕蔑,應立即下台。連綠營自家人都罕見公開斥責,可見郭智輝已成府院沉重的政治包袱。
然而,關鍵不在於郭智輝個人,而在於賴清德的用人邏輯。國民黨市議員柳采葳直指,郭能穩坐經濟部長就是因為他屬於「國王人馬」,是賴清德讀書會成員。內閣一旦淪為政治酬庸的分配,專業與責任就只能退居其次。賴清德上任以來,從大罷免挫敗到關稅談判不明的怒吼,民心向背早已對賴清德的人事判斷打上大問號。
「覆議內閣」的標籤不是空穴來風。賴清德若在823後仍選擇小修小補,保留爭議閣員,等同告訴社會,這個政府的用人標準不是能力,而是圈子;不是對人民負責,而是對政治盟友負責。這樣的訊號,不只會讓民調持續探底,更會讓黨內菁英對領導人失去信心。
政治領導的核心在於識人與決斷。賴清德已經錯過多次止損的契機,823將是民眾對他最後的觀測點。如果罷免再失利、民調再探底,卻仍護短留人,那麼賴清德面對的將不只是政策困境,而是整個執政權威的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