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調查顯示加薩83%死者為平民 以色列否認

(德國之聲中文網)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週四(8月21日)稱將「最終批准」接管加薩城的計劃,同時下令跟哈馬斯重啟談判,要促成所有以色列人質獲釋,並「在以色列可以接受」的條件下推動停戰。

納坦雅胡說:「打敗哈馬斯,以及釋放我們所有的人質,這兩件事是相輔相成的。」他沒有詳細說明談判細節。

週一(18日),哈馬斯已同意一份由卡達和埃及提出的60天暫時停火方案,內容包含哈馬斯釋放倖存以色列人質之中的一半(約10人),以色列則釋放大約200名巴勒斯坦囚犯。納坦雅胡並未表態同意此方案。

納坦雅胡如今面臨以色列國內外反戰聲浪,也面臨國內極右派施壓、要求他拒絕暫時停火協議,並讓戰爭繼續下去,達成兼併加薩的最終目標。

以軍發言人阿德拉伊(Avichay Adraee)21日在X平台寫道,以方通知了國際組織和醫療人員,要他們在以軍擴大攻勢之前,盡快從加薩走廊北部撤離至南部。此前,以軍預告要延長2萬名現役軍人的服役期限,並將分階段徵召6萬名預備役軍人,首批預計9月報到。

阿德拉伊還公布以軍與哈馬斯控制的加薩衛生部通話錄音檔,內容是以方要求加薩南部的醫院應準備好接受從北部轉移過去的患者。加薩衛生部官員證實通話內容,但拒絕了以方要求,強調南部地區的醫療體系已經難以負荷,並呼籲國際社會介入、協助當地醫療。

以色列政府本月初宣布接管加薩城的計劃,雖聲稱無意永久控制當地,但仍引發廣泛質疑。部分觀察家認為,以色列聲稱對加薩城展開新一輪襲擊,是為了施壓哈馬斯。以色列資深調查記者伯格曼(Ronen Bergman)等人則主張,納坦雅胡希望戰爭繼續下去,藉此拖延他自己捲入的法律訴訟和爭議,延長自身的政治生命。

加薩城居民被迫遷移

以色列聲稱要接管加薩城之際,當地居民陸續撤離。有些巴勒斯坦家庭前往地中海沿岸的收容中心,有些則遷移到加薩走廊中部和南部地區。

67歲的加薩居居民埃利亞斯(Rabah Abu Elias)向路透社表示:「我們的處境很艱苦,要在家死去,還是在別的地方死;只要戰爭還在繼續,活下去的機會渺茫……新聞說可能休戰,但在這裡我們聽到的是爆炸聲,看到的是死亡。要不要離開加薩城,不是一個簡單的決定。」

巴勒斯坦非營利組織網絡(Palestinian NGO Network)執行長沙瓦(Amjad Shawa)告訴DW,以色列對加薩城的新攻勢恐怕讓更多巴勒斯坦人流離失所,被迫遷移到早已過度擁擠、缺乏足夠基礎設施、也不安全的南部地區,讓當地的人道危機進一步惡化。

沙瓦說,以色列要加薩城居民前往汗尤尼斯(Khan Younis)西邊的阿爾馬瓦西(Al-Mawasi)地區,但那裡已經有60萬名從拉法(Rafah)及汗尤尼斯遷移過去的人,且該區同樣面臨以色列的轟炸,並不安全。

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與工程處(UNRWA)負責人拉扎裡尼(Philippe Lazzarini)在日內瓦一場記者會上表示,加薩城居民無法承受又一次被迫遷移,很多人營養不良,恐怕無法存活。「這是一場刻意製造出來的飢荒……食物被用來當作戰爭的工具。」

據加薩衛生部統計,過去24小時內又有2人死於飢餓與營養不良;自以哈戰爭爆發至今,累計已有271名巴勒斯坦人因此而死,其中包含112位孩童。

調查:以哈戰爭絕大多數死者是平民

《衛報》、以哈獨立媒體「+972雜誌」(+972 Magazine)以及希伯來語網媒「當地呼聲」(Local Call)21日發表聯合調查報導,揭露以色列軍方的機密數據,發現以哈戰爭死去的巴勒斯坦人之中,有五分之六都是平民。

以軍機密數據顯示,從2023年10月7日哈馬斯襲擊以色列到今年5月為止,共計有約8900名哈馬斯和巴勒斯坦伊斯蘭聖戰組織(Islamic Jihad)的武裝分子被列為死亡或推定死亡。然而,加薩衛生部統計顯示約有5萬3000名巴勒斯坦人死於以軍轟炸,這表示83%的戰爭死難者是平民,而不是哈馬斯士兵。

報導指,以哈戰爭的平民死亡比例之高,是過去數十年來世所罕見,甚至高於曾發生無差別屠殺的敘利亞和蘇丹內戰。

以軍則透過聲明否認,稱報導中的數據不正確,但未具體說明以色列軍方質疑的是哪些數據。

今年7月,以色列人權團體質疑以軍在加薩犯下了「種族滅絕」,但以方反駁稱這類指控「毫無根據」。自以哈戰爭以來,以軍曾聲稱平民與士兵死亡比例為1比1或2比1,跟上述調查報導的揭露相距甚遠。

哈馬斯是巴勒斯坦伊斯蘭極端主義軍事團體,德國、美國、以色列和部分阿拉伯國家都將它列為恐怖組織。以色列數據指,以哈戰爭至今造成約1200位以色列人死亡,另有251名人質被劫持至加薩。哈馬斯控制的加薩衛生部則稱有近6萬名巴勒斯坦人死亡。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周昱君 (美聯社、路透社、《衛報》等)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有興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