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思瑤批藍白「扭曲民主」 黃國昌反擊「打破鳥籠公投」
圖:民眾黨提供
「重啟核三」公投案23日落幕,最終結果為同意票4,341,432票、不同意票1,511,693票,因同意票未達投票人總數四分之一的門檻,公投未能通過。另有31件立委罷免案也全數不通過。對此,朝野雙方針對結果解讀再度掀起交鋒。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批評,黃國昌推動公投是「一人作秀,國庫11億買單」,結果七成民眾透過不投票或不支持的方式,清楚表態反對所謂「詐騙公投」。她強調,錯的事不會因為投票贏就變對,對的事也不會因為輸就變錯。吳思瑤並酸黃國昌輸不起,敗選後還嗆聲要修《公投法》,形同改規則「投到贏」。
針對罷免案全軍覆沒,吳思瑤也點名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無權要求賴清德總統干預司法,更不能以「釋放偽造連署的黨工」或「釋放柯文哲」作為政治喊價。她批評,藍白兩黨主席刻意曲解、超譯投票結果,甚至將投票當成政治要脅與和解籌碼,「民主被如此誤用,是台灣莫大的悲哀。」
民眾黨團總召、黨主席黃國昌則回擊,強調此役有超過430萬人投下同意票,雖未過門檻,但已為台灣能源轉型開啟歷史新起點。他指出,民進黨背棄過去推動公投民主的理念,2019年強行通過修法,讓《公民投票法》再度「鎖進鳥籠」,限制人民行使直接民權。
黃國昌宣布,下個會期台灣民眾黨將在立法院推動《公民投票法》修法,打破鳥籠公投、實踐主權在民。他強調,若要增加人民投票意願,就應該讓公投與大選合併舉行,才便於人民行使投票權、展現意志。對於修法方向,他批評民進黨當年逕付二讀、缺乏討論,將公投限縮為「每兩年一次且僅能在夏季舉行」,完全違背過去自己主張應參考國外立法的立場。
不過,外界也對吳思瑤的論述提出質疑。首先,公投制度本身是憲法保障的人民權利,即便結果不如人意,能否僅因失敗就定性為「政治作秀」?其次,吳思瑤將「七成未投票」全數解讀為反對,然而選民不投票的原因可能是冷漠、無感或對政治對立厭倦,並非全然等同於否決。至於黃國昌主張修《公投法》,是否真的是「輸不起」,或是正當的制度檢討,也仍有討論空間。
823投票落幕後,吳思瑤與黃國昌的隔空交火,凸顯朝野對民主制度詮釋的巨大分歧。究竟是「11億大作秀」還是「430萬人的歷史新起點」?是「輸不起」還是「打破鳥籠」?民主價值在攻防中再度成為政治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