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又有颱風!預測路徑出爐 降雨熱區曝光
根據氣象專家林得恩的最新分析,本週台灣將進入不穩定天氣週期。原因是環境高低壓位置出現大幅調整,原本主導台灣天氣的太平洋高壓勢力開始東退,而南海的季風低壓槽隨即北抬補上。這導致近期南海至菲律賓東方海域形成一個大低壓帶環境,大大提高了熱帶擾動在該區域生成或發展的機率。
根據美國NCEP數值模式模擬結果,預計本週二(2日)前後,菲律賓東方海面可能會有熱帶性低氣壓生成,其路徑預測為由南向北前進,朝日本九州方向移動的機會最大。更值得關注的是,在週四(4日)前後,菲律賓東北方海面還可能有另一個熱帶擾動生成,並有機會增強為熱帶性低氣壓,甚至發展成颱風。由於這個擾動的位置較靠近台灣,其對台灣的影響程度需要持續追蹤觀察。
中央氣象署也發布了一週天氣預報,指出本週將是「未來一週悶熱午後雨,週五起留意低壓雲系漸靠近」的天氣型態。預報顯示,今日至週三各地多雲時晴,高溫雖微降但仍偏熱。東半部及恆春半島可能有局部短暫降雨,午後山區有局部陣雨或雷雨,並可能擴及部分平地。民眾需注意局部大雷雨可能伴隨雷擊、強風、瞬間強降雨甚至冰雹等劇烈天氣現象。
週四至週六各地將晴朗酷熱,北部高溫可達38度。中午前後紫外線將達危險級,民眾外出需做好防曬及防中暑措施。午後山區仍有局部陣雨或雷雨的可能。週日起,南方水氣稍增,各地多雲時晴,北台灣仍偏熱。東半部及恆春半島可能有局部短暫降雨,午後有局部陣雨或雷雨的機會。
氣象專家吳德榮補充,目前位於琉球東方的熱帶擾動成颱機率已調低至30%,但若迴轉至日本本土,機率可能提高至50%。其系集平均路徑偏北進行,通過琉球東方附近後可能向東北大迴轉。然而,個別系集模擬路徑數量大幅減少,顯示其中僅部分強度可能達到輕颱級別,路徑的分散程度則反映了其動向的不確定性,需要持續關注模式的調整。
中央氣象署特別提醒,未來一週紫外線指數偏高,民眾外出應做好防曬並適時補充水分。同時,菲律賓東方海面低壓帶中熱帶系統的發展仍存在較高的不確定性,建議民眾持續關注最新的天氣預報資訊,以便及時採取相應的防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