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

大直植福宮傳承百年香火 以溫暖善行守護罕病家庭

南部最大聲/ 地方中心 

位於臺北市中山區的大直植福宮,歷史可追溯至清代,至今香火鼎盛,信眾絡繹不絕。宮廟長年秉持「慈悲濟世、守望相助」的精神,不僅守護地方庶民信仰,更積極投身社會公益。走過百年的在地信仰之路,植福宮早已超越宗教場域的角色,成為承載社區情感與善意的文化地標。

多年來,在主委陳志堂的帶領下,植福宮持續展現對弱勢族群的關懷,特別將目光放在罕見疾病家庭的需求上。自與「臺灣雷特氏症病友關懷協會」結緣以來,每年皆透過捐贈提貨券,協助病友家庭獲得生活上實質的支援。這份恆常的善意,使許多承擔照護重任的家人,在日復一日的辛勞中感受到一份安定的依靠。

今年,陳志堂主委更進一步加碼,捐贈500斤白米給予協會,希望能在物價攀升的時代,為病友家庭帶來更直接的幫助。這些白米不僅象徵著飽足與溫飽,更傳遞了宮廟對家庭長久相伴的心意。陳主委表示,若能藉由宮廟的力量,減輕家庭的憂慮,便是善行最真實的價值。

圖/曾雅莉

對此,「臺灣雷特氏症病友關懷協會」理事長黃偉祥表示,感謝植福宮與陳志堂主委多年來的持續支持,讓病友家庭在艱困的處境中得到安心與鼓舞。他強調,雷特氏症家庭所承擔的壓力並非外人能輕易想像,每一次的善舉,都是一股推動家庭繼續走下去的力量,也期盼更多社會資源投入,讓關懷的網絡能更加綿密。

植福宮的付出,反映了在地信仰與社會責任緊密相連的特質。所謂公益,並非遙遠的理想,而是能在日常中化為具體的行動。當善念能夠化作持續的支持,便能在更多家庭間悄然生根,成為支撐生命的重要力量。大直植福宮與協會攜手所展現的,不僅是宗教信仰的能量,更是社會團結互助的美好縮影。

   地方 公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