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專制聯盟還是權宜合作?中俄朝同台背後的戰略算計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俄羅斯總統普京和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於9月3日在北京閱兵式上同台亮相,引發多國領導人擔憂,認為這可能預示著一場重要的地緣政治轉變。

不過,一些專家指出,中俄朝構建的所謂對抗西方的“專制聯盟”未必真正團結一致。

華盛頓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高級顧問車維德(Victor Cha)分析稱,中俄朝三國領導人並未舉行正式的三邊峰會。三方籠統的合作承諾更可能是為了在與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談判中獲取籌碼。他表示:“這是一份基於短期私利的混亂而機會主義的聲明。”

日本即將卸任的首相石破茂在周日的辭職演說中指出,核武鄰國並肩而立的場景凸顯嚴重的安全風險。此前,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將這一場景形容為“正在形成的專制同盟”。

九三閱兵秀軟硬實力 反法西斯敘事不被認可

史汀生中心高級研究員、“北緯38度線”(38 North)網站副主任陶恩(Jenny Town)認為:“中國似乎並未發出正式三邊合作即將啟動的信號。”這表明諸如三方聯合軍演等更直接的軍事展示仍遙不可及。

這一點與美國形成鮮明對比。作為競爭對手超級大國,美國依托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等安全聯盟,通過與日本、韓國的多邊峰會,以及與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的“四方安全對話”,展現其全球影響力。

經濟、政治領域各有算計

在經濟方面,似乎取得了更多實質性進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俄兩國在峰會期間宣布簽署了一份關於大型天然氣管道的“具有約束力的備忘錄”。

然而,盡管普京積極推動該管道項目,中國方面在任何官方聲明中均未提及,並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回避相關問題。

這項長期擱置的天然氣項目規劃將俄羅斯天然氣經西伯利亞,跨越約3000公裡輸送至中國,但在價格和條款等關鍵問題上仍存分歧。

據隨普京訪華的俄羅斯農業部長盧特(Oksana Lut)透露,北京方面同時拒絕開放其冬小麥市場。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駐京高級外交官指出,習近平與金正恩進行了六年來首次面對面會晤。而北京的官方通報多年來首次未提及“無核化”,一些分析人士認為,這是中國對金正恩作出的重大讓步。

金正恩父女的中國秀

據中國官方媒體周二報道,習近平在峰會後致信金正恩,表示中方願意加強與朝鮮的戰略溝通。

然而,官員們指出,隨著朝鮮勞工在華身份等棘手問題仍未解決,在特朗普尋求分別與中朝領導人會晤的背景下,這種友好表態也可能意在為北京爭取與華盛頓談判的籌碼。

預計特朗普將在10月下旬前往韓國出席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在全球兩大經濟體緊張的貿易談判氛圍中,這或將為他與習近平的會晤創造機會。

(路透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德正 ((路透社))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有興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