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養生息」還是「秣馬厲兵」?民進黨難掩備戰姿態
大罷免失利後,總統賴清德高喊「民生優先,政治攻防擺兩邊」,試圖止血也做出回應民意的態勢。但朝野對峙紛擾未解,卻看到賴總統戮力為黨,馬不停蹄展開「22講」巡迴。賴總統強調是傾聽基層聲音,但只與黨員對話,難脫為了選戰之譏。若真要以民生福祉優先,重建社會信任,除了傾聽自家人聲音,賴總統以其高度,該做的事情還很多。
賴清德總統在專訪中釋出「經濟、民生、青年、弱勢」四大優先,也不忘對立法院喊話,希望合作協調。他同時呼籲北京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然而這些高調宣示,若缺乏實際作為的調整,終將淪為政治修辭。
首先總統的施政心態轉變了嗎?過去大罷免的推動,乃是綠營以對抗為核心的產物。當基層罷免行動走向過激,賴清德並未果斷踩煞車,反而縱容其發展。結果,公民投票以冷冽的現實,擊潰了執政黨的自以為是。倘若總統繼續維持鬥爭思維,只怕再多「22講」也難以取信於人。
朝野和解不能靠喊話或口號。真正的橄欖枝,應是召開不設前提的政黨對話,甚至舉行國是會議。如此,才可能讓在野黨願意坐下來談,認為賴清德誠心調整。否則「休養生息」只是一句漂亮的標語,政黨對立將持續侵蝕國家治理。
再者,兩岸政策更是賴總統無法忽視的問題。若台灣一味「抗中保台」,同時押寶美國,最後只會被華府視為棋子。對岸也會認為賴總統「心口不一」。若真想展現善意,應透過務實政策來化解僵局。例如恢復陸客來台觀光,不僅能測試北京反應,也能活絡台灣經濟。比起口頭喊話,實際行動更能顯誠意。
與賴清德總統關係密切的民進黨立委郭國文,日前以日本自民黨首相石破茂辭去黨魁為例,指他為「避免黨內分裂」做出「有高度的決定」。一般認為郭國文是為賴清君側,劍指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但國民黨前立委鄭麗文反擊指出,真正該負責的是總統賴清德,而非單一立院總召。此爭議,恰好映照出賴政府對內無法整合派系,對外又陷於藍白夾擊。
大罷免雖已落幕,但不僅未見民進黨有高層下台負責,也看不到綠營從中學到妥協的智慧,反而是積極整軍備戰。民進黨成立選對會,請出昔日主戰派邱義仁掌旗,難免給人選戰考量凌駕施政用心的聯想,所謂「休養生息」恐怕也只是綠營「秣馬厲兵」的託辭。鄭麗文批評,真正該學習石破茂知進退的是賴清德。
賴清德總統身兼民進黨主席,當然不是不能「22講」,但作為一個理應團結國家的總統,既然喊出「民生優先,政治攻防擺兩邊」,別忘了,還有更多的聲音值得總統虛心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