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央行信用管制發威 高雄房貸件數腰斬 六行政區成重災區

央行信用管制發威 高雄房貸件數腰斬 六行政區成重災區 M傳媒

中央銀行去年9月實施第七波信用管制措施,對房市產生明顯緊縮效果。根據最新統計,今年上半年高雄新增房貸件數僅10,189件,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42.3%,創下自2021年台積電宣布設廠以來的最低紀錄。其中苓雅、鼓山、橋頭等六個行政區更是重災區,房貸件數減幅高達52.9%至77.4%,顯示信用管制政策對房市的影響持續發酵。

 

房市熱區受創最深

高雄自台積電設廠效應以來,房市一度火熱,但今年上半年出現明顯轉折。特別是過去供給需求旺盛的房市熱區,如今成為核貸量縮減最明顯的區域。分析指出,這些區域因比較基期偏高,在信用緊縮環境下感受特別深刻。

以苓雅區為例,該區屬於市政特區,擁有三多商圈、文化中心等成熟商圈,剛性需求與投資買氣一向強勁。去年上半年因預售大案「繽海」等600戶進入交屋期,推高核貸量至800件,但今年同期卻大幅下滑。

 

多重因素夾擊 房市買氣急凍

業界分析,房貸核貸量縮減主要受三大因素影響:首先,銀行嚴守放款規範,審核從嚴且撥款排隊時間拉長;其次,今年4月川普關稅效應發酵,影響置產族信心;最後,買方對價格態度轉趨保守,甚至出現簽約後因貸款卡關而解約的案例。

北台灣房市同樣慘淡,8月新建案成交組數平均每周僅0.6組,創下歷史新低。住展雜誌調查顯示,過半建案來客量掛蛋,部分銷售人員甚至開始放無薪假。

 

市場展望:利多政策待發酵

儘管市場氛圍低迷,但業界期待9月可能出現轉機。新青安貸款政策與換屋切結期延長等利多措施將在9月實施,加上央行可能調整房市政策,這些因素都可能為市場注入活水。

然而,當前待售建案數量已逼近1,400案,較上月增加20多案,特別是新北市、桃園市等推案重鎮,以及新竹、宜蘭地區,待售壓力不容小覷。

 

M觀點 央行信用管制政策實施近一年,對房市產生的冷卻效果逐漸顯現。從高雄到北台灣,房市買氣普遍降溫,反映出市場正在經歷調整期。未來房市走向將取決於政策調控與市場機制的平衡,在利空氛圍尚未完全散去之際,買賣雙方都需審慎應對市場變化。圖/google map

閱讀原文

延伸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