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凱特、費塔朵、貝爾博克:為什麼網噴是性別歧視

(德國之聲中文網)凱特王妃將頭發染成金色,立刻收到“假發”的評論以及遮掩白頭發的揣測。至於她一年前才剛剛挺過癌症,已被全然忘卻。

德國前外長貝爾博克本周出任聯合國大會主席,在一則Instagram短視頻中,穿著牛仔褲和高跟鞋,招手叫了一輛出租車。立刻就有評論說,她是“欲望城市”主角凱莉的翻版。

流行歌手妮莉·費塔朵(Nelly Furtado)體重增加,仍自信地穿著緊身衣站在舞台上。評論已與她的歌曲無關,而是關於她的體型。

性別歧視

這三個例子都顯示:無論政界、流行音樂界還是皇室——女性公眾人物仍被毫不留情地“以貌取人”。

柏林自由大學媒體學教授呂內伯格(Margreth Lünenborg)向德國之聲表示:“這是性別歧視!女性在社交媒體受到比男性大得多的敵視、羞辱和對身體的評價。”她認為,這也導致女性甚至不惜采取手術干預,以實現“自我完美”。

媒體的強化作用

媒體平台也扮演了一個不容忽視的角色。呂內伯格分析說:“算法總是把特定的體型形象上推,其它的則被邊緣化。媒體強化了什麼是有吸引力的身體形象,將其它的定義為醜陋。”

文化記者魏瑟(Rabea Weihser)向德國之聲表示:“在啟蒙運動時期,女性被定義為自然的造物,男性被定義為精神的造物。這一成見持續至今。”

一輩子都像25?

魏瑟在新書《我們如何如此美麗》(Wie wir so schön wurden)中寫道:“對女性來說,保持青春、有生育力的形象特別重要,無論是育齡期還是45歲以上。這是巨大的悖論,期待女性一輩子看上去都像25歲那樣。”

許多女性因此投入大量時間精力,進行“美容”,以符合社會預期。

“早期主要是貴族”,魏瑟說道,“如今則是比如卡戴珊這樣的名人,按自己打造的形象引領潮流、推銷產品,並暗示:‘如果你買了這些,就會像我一樣漂亮,你也有機會過一樣成功的生活。’”

妮莉·費塔朵發出信號

流行歌手妮莉·費塔朵則展現出截然不同的形象。盡管受到身體羞辱和有毒評論,她仍自信地穿著緊身衣在舞台亮相。

魏瑟認為,費塔朵的態度發出重要的信號:“我們需要更多這樣的公眾人物,他們既散發魅力,又展示出自己是一個真實的人。”

國際青少年與教育電視研究所(IZI)所長戈茨(Maya Götz)表示,對年輕女性來說,要面對網絡上的貶損極為困難。因此,女性的榜樣很重要。

無論是曼哈頓的高跟鞋、發色還是體型的變化:在女性往往成為標簽,在男性則不成問題。這不單只是八卦那麼簡單,而是涉及到權力架構以及圖片的影響力。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Silke Wünsch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