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澳門首場「愛國者治澳」選舉 投票率史上第三低

(德國之聲中文網)澳門週日(9月14日)舉行立法會選舉,官方數據顯示約有17.5萬人投票,是自1999年澳門主權移交中國之後,立法會選舉投票人數最多的一次。不過,從投票率看來,這場選舉卻是7場立法會選舉之中的第3低,僅為53.35%。此外,空白票和廢票總計超過1.3萬張,創下新高;澳門選務官員在記者會上被問及此事,不予置評。

澳門去年修改《立法會選舉法》,以「愛國者治澳」的原則,嚴加審查候選人資格。該法要求,候選人「須維護國家的統一和領土完整,不作出危害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的行為」;此外,若候選人被認定曾對「不擁護《基本法》」、「不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的行為表示支持,就同樣會被視為「不擁護、不效忠」。

今年7月,澳門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取消了「澳門創建民生力量」和「傳新力量」共12位候選人的參選資格(即一般所稱的DQ),包含中間派的議員林宇滔。澳門政府稱國安委落實了「愛國者治澳」的原則,因此「堅決支持」其決定;林宇滔則表示坦然且問心無愧,服務澳門的初心也不變。

12位候選人遭到取消資格後,這次選舉最終僅剩6組、共71位候選人角逐直選席次,組數是1999年以來最低。依照澳門選制,立法會共33席,其中有14位直接選舉議員和12位間接選舉議員,其他席次由行政長官委任。

一位60歲的男性選民投完票後向法新社指出,「今年的投票隊伍沒那麼長」。另一位38歲的商店店員說他並沒有去登記投票,「就算有登記,我也不是很想去投,澳門現在已經沒有真正的政治……政治包含公共討論、反對意見和至少一些異議聲音,但現在並沒有」。

澳門政府15日發聲明稱,這場選舉在「依法、公平、公正、廉潔」的環境下順利舉行,行政長官岑浩輝更聲稱選舉「有力維護了《憲法》和《澳門基本法》共同確立的澳門特區憲制秩序,有助於澳門『一國兩制』成功實踐行穩致遠」。

然而,專長為澳門政治的學者余永逸(Eilo Yu)指出,7月的DQ事件「代表北京企圖壓制立法會內的異見」,預期以後澳門議員將淪為「橡皮圖章」。「現在澳門選民還保有一些選擇,但我認為,接下來的趨勢是這個空間會逐步縮小。」

澳門民主空間縮減

這次立法會選舉12位候選人未通過國安審查,並不是澳門第一次發生DQ事件。2021年也曾有21人遭取消選舉資格,此後澳門民主派全數被封殺,讓澳門過去被視為一國兩制「乖孩子有糖吃」的論調益發站不住腳。

今年7月底,民主派的前立法會議員區錦新被控違反《維護國家安全法》,遭到逮捕,這是澳門第一次公開動用國安法實施逮捕行動。據澳門警方說法,區錦新涉嫌勾結澳門境外的「反華團體」、向其提供不實資訊,企圖煽動澳門居民和外國人仇恨澳門政府和中國中央政府。

對此,歐盟透過聲明表達擔憂,稱澳門「政治多元化和言論自由持續遭到侵蝕」,並指澳門應依據《基本法》及《中葡聯合聲明》等文件的承諾,充分保障澳門居明的權利和自由。

人權觀察中國部副主任王松蓮8月初則表示:「拘捕區錦新反映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高壓統治向外延伸,由中國擴大到香港和澳門……澳門當局應停止壓迫和平批評者,立即無條件釋放這位社運人士兼前立法會議員。」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周昱君 (法新社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