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寵時事

貓狗能聽懂彼此的「語言」嗎?從這3大差異一次看懂 !

火報記者 張舜傑/報導

狗狗愛叫、貓咪愛喵,似乎在對話,但實際上彼此能理解多少?研究顯示,雖然貓狗並非真正懂得對方的「語言」,但牠們卻能透過聲音、肢體動作與氣味,形成某種「跨物種的交流模式」。

1. 聲音訊號:狗愛吠、貓愛喵,卻能讀懂情緒

狗狗透過吠叫、低吼或嗚咽來表達不同情緒,而貓咪則用喵叫、咕嚕聲甚至低吼傳達心境。雖然彼此不一定懂得具體含義,但牠們能從音調高低與聲音頻率,感受到對方的情緒氛圍。舉例來說,狗狗聽到貓咪發出尖銳的嘶吼聲時,通常會意識到那是警告;而貓咪聽見狗狗低吼時,也多半會保持距離。這代表聲音雖不同,但「情緒訊號」卻能跨物種被理解。

狗狗用吠叫、低吼或嗚咽傳達情緒,貓咪則靠喵叫、咕嚕或嘶吼表達心境,牠們能從音調辨識情緒訊號,圖:unsplash

2. 肢體語言:狗狗直率,貓咪含蓄

狗狗表達情緒最直接,搖尾巴、前傾身體或撒嬌翻肚,往往都是友善的信號;而貓咪則相對隱晦,像是豎起尾巴、慢眨眼或輕輕蹭人,才代表信任。當狗與貓相處時,牠們會逐漸學會「解碼」對方的肢體語言。例如,狗狗發現貓咪尾巴快速擺動時會停止靠近,因為那意味著不耐煩;同樣,貓咪看到狗狗前肢伏低、尾巴擺動,就能理解這是「邀請玩耍」的姿態。

3. 氣味辨識:最根本的交流方式

對貓與狗來說,嗅覺遠比語言重要。牠們會透過嗅聞對方的氣味,辨認出熟悉與陌生、安心與危險。狗狗常透過聞屁股來建立「社交檔案」,而貓咪則靠氣味標記來劃分領域。當牠們共享同一個家時,氣味的融合讓彼此逐漸接受,進而降低衝突。也因此,氣味可說是貓狗之間最有效、最原始的溝通方式。

對貓狗而言,嗅覺比語言更重要,牠們透過氣味辨認熟悉與陌生、安心與危險。圖:unsplash

貓狗雖然無法像人類一樣「對話」,但牠們能透過聲音的情緒線索、肢體語言的互動以及氣味辨識,逐步理解並適應彼此。對飼主而言,若能在牠們磨合時給予安全的環境與適度的引導,貓狗不僅能和平共處,甚至還能建立起獨特的「跨物種友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