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德語媒體:中國速度不值得羨慕

(德國之聲中文網)《南德意志報》發表評論文章稱,眼下,所有有關德國競爭力的討論,幾乎無一例外都會拿中國來作比較。在這裡,新的建設項目幾個月就能拔地而起,而不是像在德國要幾年甚至十幾年,這就是許多人所豔羨的“中國速度”。作者寫道:

“然而,如果揭開中國經濟的表象看一眼就裡,很快就會發現,‘中國速度’並不完全是成功模式,而只是一個幻像。被許多德國企業家奉為諸多經濟問題解藥的這一速度,卻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中國經濟走入了一條死胡同。想讓德國加速的人,不能犯同樣的錯誤,把速度當作實力。經濟生活中,速度無疑是重要的,但不計代價追求速度卻會適得其反,將導致停滯沒有需求盲目上馬項目、用補貼吹起產業泡沫、過剩產能充斥市場,——中國提供了例證。

這一點在房地產行業體現得最為明顯。多年來,房地產行業一直被認為是中國的增長引擎。那些以飛快速度建起整片城區的開發項目推高了產業的熱度。但如今,許多新建建築空置,像恆大這樣的企業倒閉,數百萬家庭擔心積蓄會打水漂。速度已然成為泡沫,長期地動搖了中國人的信心。”

在光伏、電池和電動汽車等工業領域,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國家扶植的產業盲目投資擴張、地方政府以為追求增長和速度,結果是產能嚴重過剩、企業陷入價格戰和利潤減少的惡性競爭,地方政府債台高築。

“到處都是一樣的情況:追求速度成了目標。然而,短期內讓人瞠目結舌的業績,長期看卻留下了巨大的過剩產能、低效的結構和巨額債務。盡管中國經濟並未一蹶不振,但眼下卻看不到能持久解決‘中國速度’悖論難題的方案。

……在德國呼籲‘中國速度’的人都應該認真審視一下:中國史無前例快速崛起背後的體制,對德國來說不是解決方案,而是一個警告:一個人也可能以高速駛上錯誤的方向,陷入巨大的麻煩。”

習近平的“反法西斯”戰爭

瑞士出版的《新蘇黎世報》文化版刊登題為《習近平偽造歷史》的歷史解析文章,對中國領導人不久前閱兵慶祝“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的敘事進行了駁斥。作者回顧了中國抗戰的歷史背景,包括所謂“統一戰線”以及中共利用抗日戰場發展壯大自己力量的事實後總結道:

“中國對日本帝國進行了8年的抗戰。僅憑一己之力,中國幾乎無法戰勝在工業、技術和軍事上佔據優勢的日本。最終,美國投下核彈後日本投降,才結束了這場殘酷的戰爭。另一方面,正是日本發動的這場侵略戰爭在中國造成了真空,讓蔣介石的力量耗盡,而使得共產黨乘虛而入。美國歷史學家和外交官喬治·凱南(George Kennan)1962年寫道:‘如果沒有第二次世界大戰,很難想象毛澤東會取得成功。’

習近平、普京和金正恩在二戰結束80周年之際以‘反法西斯’的名義慶祝勝利,彰顯他們的團結,純粹是對世人的嘲諷。這一團結掩蓋了一種與反法西斯主義毫無關系的極權主義心態,這是一場持續不斷的、反對基本自由價值觀的戰爭的表現。烏克蘭、台灣和韓國等國家正處於這場戰爭的前沿。”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媒體看中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