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專訪日本參議員石平:背叛祖國的不是我,而是祖國背叛了我們

(德國之聲中文網)一進入參議院議員會館,石平前來熱情迎接。2025年7月20日的參議院選舉,石平代表「日本維新黨」出馬競選不分區(比例代表)席位,最終獲得4萬7939票,以不分區第4名之姿確保當選名額、正式進軍國會。

石平也成為日本國會有史以來首位中國成年人士歸化日本籍後,成功當選的案例(台裔則是台灣籍歸化的蓮舫)。DW當面向他確認此事之後,石平一臉恍然大悟地說:「好像真的是這樣!」

然而,石平對於其出身的前母國中國,以及現在執政的中國共產黨有著諸多批評,長年在日本的報紙開設專欄評論中國時事等,許多中國網友更批評他是「漢奸」、「賣國賊」等。

最終,中國外交部在今年9月8日對其「實施制裁」,凍結其在中國境內的不動產跟資產,外交部發言人林劍批評石平「為了一己私利,數典忘祖,出賣良知,勾連反華勢力挑釁滋事」;日本官房長官林芳正隨後對此表示「遺憾」,並要求中國撤回對日本國民石平之制裁。

面對當選以來的一連串怒罵,石平僅說:「我就是一笑置之,笑一笑就過去」。至於為何如此這樣回答,石平不假思索回應稱,縱使自己出生在中國,但現在是日本國民、日本的國會議員,就要保衛日本的國家利益和安全。他並提及年輕時在中國的經歷,直言:「我認為背叛祖國的不是我,而是祖國背叛了我們」。

年少報國熱誠 日本實現

出生於1962年四川省成都市的石平,老家來自四川省中江縣。小時候正逢中日建交、中美關係改善,中國正走向經濟黎明的改革開放早期,讓他對中國的未來充滿憧憬。當時閱讀各種啟蒙書籍,也讓他開始對中國的民主化產生期待。

進入大學後,石平遠赴北京大學就讀哲學系。80年代中國各種思想活躍、激辯,學生們為了國家前景,對路線的辯論樂此不疲。石平回憶:「大學期間,為了將中國轉變為一個民主國家,我們投身於中國的民主運動。大學4年,也幾乎沒有好好學習,每天都沉浸在政治運動之中。」

當時中日關係佳,石平在畢業後申請前往日本關西的神戶大學就讀,順利取得碩、博士學位。原先仍有返回中國效力的機會,但在1989年天安門事件爆發後,石平深感中國共產黨的「血性」無法更改,因此做出對共產黨「精神訣別」的發言,並開始批評中國共產黨一黨專政的可怕。

2007年,石平歸化日本國籍。他稱,自己真切感受到一位「公民」該有的權利:「我來到日本後,才開始學習和體驗民主主義,並在加入日本國籍後,開始行使選舉權,可以投下一票,這是對民主主義的第一次親身體驗。而這一次,我不僅投票給別人,更是自己參選,並榮幸地當選。」

在成為日本公民18年後,石平終於成為一國的國會議員,年少時的民主夢最終竟在他國實現,讓他深有感觸。

「我的感慨之深,在於我這個出生在共產黨獨裁國家的石平,如今在另一個民主國家,透過民主選舉成為國會議員。這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深刻的人生歷程,某種意義上,我是在日本實現了年輕時的夢想,因此我感觸良深。」他說。

未來「仍將參拜靖國神社」

石平的當選不只中國外交部大力抨擊,同時也讓一些日本極保守的右派感到擔憂,認為像這樣的「歸化第一代」開始從政,未來日本的政治版圖可能會變得不再屬於「純粹日本人」,並紛紛在這次的選舉期間呼籲,未來要將參選資格改為「歸化第二代」。石平更因為受到多方抨擊,一度放棄參選念頭。

然而作為歸化第一代,石平也支持政治家參拜靖國神社。他對DW表示,自己將來會持續參拜。他說:「我認為每個國家都應該對為保衛國家而犧牲的人保持敬意,並傳承他們為國捐軀的精神。這是國家的根本。」

他並補充,包括美國、德國、英國都有紀念為國捐軀先烈的地方,「中國不也有天安門廣場、也有人民英雄紀念碑嗎?他們紀念可以,我們悼念就不行嗎?所以,我未來作為國會議員,在重要的悼念日,也將繼續參拜靖國神社。」

石平過去曾提及,去日本前從未聽過南京大屠殺、中小學教科書都沒提過,至今也對大屠殺的真實數字表示懷疑。他認為共產黨對歷史和對周邊國家的態度,都是極端的實用主義,現在也是不在乎歷史是否真實。

他舉例稱:「9月3日,習近平在北京慶祝抗戰勝利80週年。從歷史事實來看,抗戰勝利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根本還不存在」。他認為把中華民國的抗戰勝利成果據為己有,一點都不負責任,並批評道:「一個天天歪曲歷史的國家,有什麼資格談論什麼是正確的歷史?」

稱讚台灣民主「華人典範」

在歸化為日本籍後,石平也前往台灣,並曾拜會過前總統李登輝先生。石平回憶:「很榮幸過去能拜會李登輝前總統,也受到他的薰陶。當時我看到台灣社會逐漸走向成熟的民主,而且文明程度很高,完全是一個先進國家的水準。」

石平感慨,台灣也是以漢族為主體的國家,但卻與中國大陸完全不同體制,稱台灣是華人國家走向民主的一個「成功典範」,從專制國家走向最終成功轉型。

「就像台灣中華民國的賴清德總統所說,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都是獨立的國家。台灣的獨立以及台灣海峽的和平安定,對亞洲具有決定性的意義。」他並稱,日本和台灣應該是「命運共同體」,共同因應中國大陸的壓力與威脅。

石平稱讚現任賴清德總統的理念「非常好」。除了提出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的原則,也避免刻意刺激中國。他稱:「搞好國家防衛,並不斷提高台灣在國際社會的地位。當國際社會更多地認識到台灣是一個珍視普世價值的民主國家時,無論中國如何打壓,台灣的國際地位都會逐步提高。」

石平也拜訪東京的台灣駐日本代表處(實質上大使館),與代表李逸洋會談。未來,石平也考慮勤訪台灣,加強台日之間的交流暢通。

他說:「作為一名國會議員,也會給政府施壓,讓他們在這方面做出更多努力。同時,我也希望能夠以議員親自與台灣各界加強交流」。

盼日本民眾體認共產黨威脅

採訪當下,雖然進軍國會仍不滿2個月,但石平心中已經描繪出不少未來的藍圖。他稱,如何對抗中國是主要課題,特別是中國在經濟增強後,走上霸權體制,當務之急是「增強日本政客和民眾對中國威脅的意識」。

但他也稱,在國會中的作用,並非要與中國人民為敵,而是從共產黨體制和霸權主義的政策層面,來保衛日本的獨立自主,並保衛日本周邊乃至整個亞洲的和平與安全。

他向DW列舉未來的目標,一是提出一套不以中國人民為敵、對中國共產黨非常冷靜的前瞻性戰略,以應對中國霸權主義;二是改變日本長期以來對中國軟弱的「低頭哈腰」外交態度;最後是聯合許多國家,推動整體性的國際戰略。

他指出,好比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提出的「印度太平洋戰略」,就是以美日同盟為核心,聯合周邊的民主主義國家,共同擊退中國霸權政策推進的戰略,這才能保衛亞洲和平。

笑稱被制裁是「刺痛到中國政府」

入日本籍後,想起最後一次「去中國」已經是習近平執政的2012年之前,石平不由得小小感慨。日前被中國外交部制裁,當時他笑回這是種「勳章」。他向DW表示,這其實是半開玩笑的無奈回應。

他告訴DW:「這個制裁本身是沒有任何意義,是無所謂的。他們說要凍結我在中國的財產,但我本來就沒有財產,凍結不成;他們說禁止我入境,但我本來也沒打算去。這個制裁本身就是一場鬧劇。」

石平也稱,或許是他過去的言論講對了什麼,「刺痛中國政府」,才氣急敗壞地進行制裁。「我絲毫不畏懼、不害怕,反而覺得中國共產黨政權對我的制裁,證明我的正確性。這讓我感到非常光榮。我才半開玩笑說,這是中國共產黨頒發給我的勳章。」

年輕時在中國對民主主義懷抱熱誠,如今在日本走進國會殿堂。縱使已經年過60歲,當年欲熱血報國的石平,如今似乎正在日本一步步持續實現過去的理想。他向DW回首一連串過往的同時,也看得出他對東亞局勢展望的語重心長。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調查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進行多個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均受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自行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鄭仲嵐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有興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