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歐盟商會警告中歐貿易恐成「單行道」 呼籲改善在華營商環境

(德國之聲中文網)多年來,歐洲企業在華經營的處境日益艱難。貿易摩擦、激烈競爭、不平等待遇:在歐盟商會看來,未來幾年,中國必須為歐洲企業做出更多改變。今年秋天,北京將為未來的發展定下基調。歐盟商會呼籲在多個方面改善歐洲企業的處境。

商會主席埃斯克倫德(Jens Eskelund)在北京表示,中國依然以全速出口,進口卻很少。如果這種不平衡持續加劇,從歐盟商會的角度來看,中歐貿易就會變成一條“單行道”。屆時,中國的貿易伙伴可能會質疑:“我們究竟能從中得到什麼?”

作為在華超過1600家歐盟企業的利益代表,歐盟商會因此在一份立場文件中提出了一系列改革要求。契機是今年10月中共將在“四中全會”討論的第十五個五年規劃,全國人大預計將在2026年3月通過該規劃,該五年規劃將涵蓋到2030年。

拓展閱讀——中國呼籲歐盟平衡自己的心態

貿易要變成中國的“單行道”?

歐盟商會指出,中國不斷擴大的貿易順差可能會引發更多國家采取反制措施。埃斯克倫德表示:“以美國(貿易戰)為例,貿易不平衡膨脹到一定程度,最終就會到了迫使其作出回應的程度。”由此引發的關稅沖突給在華中外企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性”。

歐盟商會呼籲中國允許貿易實現雙贏。例如,北京不應采取諸如對稀土出口的管制措施,這類做法已經讓不少歐洲企業遭遇供應困難。據歐盟商會透露,今年8月至少有7家隸屬商會的企業因稀土短缺而被迫停產。這些出口管制給企業帶來了數百萬歐元的損失,商會秘書長亞當·鄧尼特(Adam Dunnett)表示。此外,政府招標采購時也不應一味偏向中國本土產品。

激烈競爭與產能過剩

使形勢更加不妙的是:中國的產量已經超過本國市場的消化能力。在電動車、外賣配送等行業,競爭激烈到北京不得不出面表態要治理企業低價內卷競爭。與此同時,地方政府高企的債務以及對服務業等領域的忽視,也令情況雪上加霜。

歐盟商會指出,北京需要解決這些問題,並同時改善社會保障體系。多年來,歐盟企業一直擔憂中國經濟增速放緩。而中國民眾由於社保成本高昂,也更傾向於緊縮開支。

商會:民營企業效率更高

歐盟商會強調,應當讓市場機制決定資本流向。然而,中國政府至今仍優先扶持國有企業,而犧牲了效率更高的民營部門。埃斯克倫德舉例稱,如果在國有主導的醫療體系中允許更多外資民營企業進入競爭,那麼患者將能從更優質的醫療服務和新技術中受益。

(德新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德才 (德新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