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購暴增難掩人力崩壞 國防戰略陷危機
賴政府上台以來將「抗中」保台推升至最高點,兩岸交流從官方到民間,層層設防,台海緊張情勢急遽攀升。但共軍威脅,戰雲壓境,台灣真的準備好了嗎?因應對美軍購,台灣大舉增加總體國防支出,但在同一份預算書中,卻驚見國軍人數快速流失。今年六月立院修法提升國軍待遇,行政院賴皮不編說要釋憲。當時就有疑似國軍留言,將相揪退役當無聲的抗議。看來,不用等到未來數據,軍中士氣早已出現危機。
因應共軍威脅並且回應美方敦促,行政院研擬自115年起大幅增加總體國防支出,115年高達9495億,占GDP的3.32%。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指出,儘管國防支出大幅增加,115年國防部預算書卻顯示,作為核心戰力的志願役官士兵,流失的情形依然嚴重。
揭仲指出,2026年志願役人員預算員額僅剩15萬3965人,比前一年驟減6784人,相當於2個聯兵旅瞬間蒸發。他分析,提早退伍潮急速增加,光是「未服滿年限退伍賠償收入」編列的金額竟然暴增近四成,顯示不少官兵寧願賠錢也要提早離開。另外一個值得重視的警訊是,資深飛官持續服役的意願也在下降中,導致空軍重要人力告急。就算未來F-16V與無人機大量交機,台灣的戰力也可能因為缺乏國軍人力而空轉。
事實上,國軍編現比多年來早已亮紅燈。根據國防部公開數據,現役官兵長期缺額在一成上下,部分主戰部隊更低於標準。如今志願役人員持續大量流失,恐怕將把這個結構性缺口推向臨界點。
更雪上加霜的是,今年6月立院三讀通過、總統府公告的志願役加薪三萬元,原本讓軍中士氣為之一振,招生一度好轉。但行政院卻遲遲不編相關預算,反稱要聲請釋憲。在野黨立委砲轟是「遭國家級詐騙」,甚至疑似有官兵揚言集體退伍抗議。賴清德總統身兼三軍統帥,本應做國軍最有力的支撐,卻任由行政院翻桌毀約,恐將再挫軍心。社會更普遍質疑,政府能編兆元軍購,卻不願先投資人才、穩定軍心?
武器再多,若缺乏合格官兵操作,戰力只是空殼。更何況,基層待遇低落、勞役沉重,年輕人不願久留,甚至資深幹部也加速出走。「抗中保台」震天價響,而守護台灣的國軍卻心灰意冷,這樣的國防戰略豈不本末倒置?
諷刺的是,在綠營高舉認知作戰大旗之下,「抗中」成顯學,談「和平」常被攻擊是綏靖主義、失敗主義。台海緊張、美方督促台灣加速軍購備戰,彷彿都照著劇本走,獨未見賴政府有效提振國軍人力危機。若國軍因士氣潰堤而戰力受損,再多的預算與裝備也無法轉化為戰力。
國際競相擴張軍備,台灣或許必須備戰以止戰,但唯有真正照顧軍人待遇,重建服役榮譽與信任,台灣才可能在險惡的國際環境中立足。國軍若無心力守護國家,再多「抗中」的口號,終究只是一場危險的自我欺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