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黑客讓德國經濟損失慘重 中國難辭其咎?

(德國之聲中文網)根據德國信息產業、電信和新媒體協會(Bitkom)的調研,87%的受訪企業都表示在2024年遭到過間諜行為、破壞行為、數據盜竊的影響。據此估算對德國經濟造成了2892億歐元的損失,比2023年上漲了8%。這些損失中,既包括置換損壞設備的費用,也包括法律訴訟費用以及營業額損失。

Bitkom的此次調研涉及了全德國1002家年營業額超過100萬歐元、員工人數不少於10人的企業。報告還指出,在這些受影響企業中,46%的企業都能確認至少一次來自俄羅斯的襲擊。能夠確認中國網絡襲擊的企業比例同樣也是46%。排名第三的則是非歐盟東歐國家(31%),緊隨其後的還有美國(24%)。

28%的受影響企業能夠將至少一次襲擊歸咎於外國情報機關。同時,也有68%的企業將襲擊歸咎於有組織的犯罪團伙。

中國駐德國大使館則在其官方網站上刊登聲明,對Bitkom調研報告對中國的指控予以“堅決駁斥”。聲明稱,“中國政府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網絡攻擊,並依法予以打擊。中國不鼓勵、不支持、更不容忍任何形式的網絡攻擊活動。網絡安全是全球性挑戰,中國確實是網絡攻擊的主要受害者之一。”中國大使館認為Bitkom的調研報告“毫無根據,缺乏專業性”,並“強烈敦促德方停止利用網絡安全問題進行反華政治操弄和宣傳。”

德國憲法保衛局加強與企業合作

根據調研報告,在總共2892億歐元的經濟損失中,大約2020億能直接歸咎於網絡襲擊。大約60%的受訪企業表示,網絡襲擊已經對公司存亡造成了威脅。34%的企業稱曾經遭到過勒索軟件攻擊—-黑客鎖死重要的企業數據,稱在獲取贖金方才解鎖。

在9月18日的調研報告發布會上,德國聯邦憲法保衛局候任局長塞倫(Sinan Selen)指出,人工智能也在這些襲擊案件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塞倫對媒體表示,憲法保衛局將加大人力、技術、運營方面的投入來幫助德國企業抵御這種攻擊。

Bitkom還指出,目前大約有35%的企業從安全機關獲得了襲擊者的線索,這也體現了安全機關與企業加強合作的成果。與此同時,德國企業自身也在加大對安全防護措施的投入。根據調研報告,2022年,德國企業的IT安防投資僅佔IT預算的不到10%,但是到了2024年,這一比例就上升到了18%。不過,根據Bitkom以及德國聯邦信息安全署(BSI)的建議,企業IT安防的投入應當至少佔IT預算的20%。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德正 (德新社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