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應「國際失智症日」 呼籲全民重視大腦健康
(焦點時報/鄒志中報導) 每年9月21日,全球共同迎接「國際失智症日」!為打造失智友善社會,提升公眾對「失智症」的認識,台中市政府呼籲社會各界給予「失智症」患者與照顧者更多關懷與支持。為響應此國際倡議,國際失智症協會更將2025年國際失智症月主題訂為「關心提問,理解失智」,鼓勵台灣民眾主動探詢、深入理解,進而提供溫暖而有力的協助。
臺中市衛生局局長曾梓展指出,為積極響應國際失智症月,台中市政府於九月期間推出一系列多元且創新的宣導行動。透過與公車業者合作,在涵蓋台中市山、海、屯區共20條路線的車體上披掛醒目廣告;同時,在台中捷運文心崇德、文心櫻花、水安宮、文心森林公園及豐樂公園…等主要車站的LED電視牆播放宣導短片,並於捷運車廂內張貼廣告,讓「失智友善」的理念,在台中市民的日常通勤中潛移默化地深入人心。
臺中市衛生局強調,全球高齡化浪潮下,「失智症」已然成為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本世紀最具挑戰性的公共衛生議題之一。統計數據令人警醒:全球每年新增近1,000萬名失智症患者,平均每3秒就有1人確診。雖然目前醫學上尚無特效藥或特定飲食能百分之百預防失智症,但科學研究已明確指出,透過日常生活中的積極管理,我們能有效延緩「失智症」風險,維持大腦的活力與健康。專家建議,預防「失智症」可從以下「健腦」策略著手:
活化大腦: 多學習、多思考、保持好奇心,持續刺激大腦神經連結,培養思考習慣。
規律運動: 每日至少30分鐘的中強度有氧運動,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提升大腦機能。
均衡飲食: 選擇低熱量、低鹽、高纖的健康餐食,並減少高油、高糖攝取,守護心血管與大腦健康。
豐富社交: 積極參與社區活動,保持人際互動,有助於降低憂鬱及孤立感,維持心理健康。
這些生活習慣不僅是預防「失智症」的關鍵,更是提升整體生活品質的基石。
臺中市衛生局補充說明,台中市政府始終致力於完善失智症照護服務網絡,努力打造一個從預防到支持、從居家到機構的無縫照護體系。目前全市已設置48處失智據點、10家失智共同照護中心、497處巷弄長照站及151家混合型日照服務機構,並創新成立3家失智團體家屋與13處長照及身障家照共融據點,提供多元且在地的照護服務。
此外,為推動「失智友善城市」理念,台中市政府更積極招募超過8萬2,000位「失智友善天使」及近1,750家「失智友善組織」,透過跨部門、跨場域的協作,逐步建構起一個全面性的社會支持系統,讓「失智友善臺中」的目標成為真實。
欲了解更多「失智症」預防與照護的詳盡資訊,歡迎至臺中市衛生局官方網站或官方粉絲專頁「臺中市衛生局–健康小衛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