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

高醫大44位學者榮登2025年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

▲高雄醫學大學共有44位學者榮登2025年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圖/高醫大提供)

【亞太新聞網/記者高婕/高雄報導】

全球學術界高度關注的「2025年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World’s Top 2% Scientists)於日前公布,高雄醫學大學共有44位學者憑藉卓越學術貢獻榮登榜單,較去年35位大幅成長兩成五,不僅展現學校深厚的研究實力與國際影響力,也充分彰顯高醫大團隊系統性推動研究創新與卓越學術表現所取得的顯著成果。

該榜單由美國史丹佛大學研究團隊根據全球學術資料庫Scopus進行分析,綜合論文總引用次數、H指數(H index)等多項重要學術指標,公布「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與「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名單涵蓋全球數百萬名科學家。高醫大本次有44位學者脫穎而出,顯示其在國際學術舞台上的重要地位與研究貢獻。高醫大入榜學者的研究領域涵蓋「臨床醫學」、「生物學」、「生物醫學」、「化學」、「致能與策略技術」、「公共衛生與健康服務」等六大主領域,並橫跨20個子領域,展現高醫大在跨域整合研究的深厚能量,正穩步邁向世界一流研究型醫學大學的目標。

在此次榜單中,高醫大學者於各專業領域的頂尖表現尤為亮眼。在「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中,柯志鴻教授與顏正芳教授再次於「精神醫學」子領域雙雙進入全台前十名;楊俊毓講座教授於「毒理學」子領域榮登全台第一;林俊清教授更於「替代醫學」及「藥用與生物分子化學」兩個子領域勇奪雙料全台第一;余幸司教授於「皮膚學」子領域居全台第二。

近期的研究動能也同樣反映在「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中,高醫大學者在多個領域展現強勁的學術活躍度與創新成果,包括「胃腸病學與肝臟學」、「腫瘤學與致癌機制」、「牙醫學」、「皮膚學」、「骨科學」、「外科醫學」、「泌尿與腎臟學」、「藥用與生物分子化學」、「護理學」、「能量學」及「海洋生物學與水生生物學」等多個專業子領域中,皆有多位學者入榜且名列前茅。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榜單也突顯高醫大國際化研究環境與多元人才培育的成果,年輕外籍研究人才如庫碼教授、Mariadoss, Arokia Vijaya Anand 博士後研究員、Ita Daryanti Saragih 博士等表現優異,進一步提升了校園的研究厚度與全球連結力。

近年來,高醫大團隊積極推動各項校務精進政策,其中在研究上更是重點推動目標,包含啟動第三波校級研究中心的精進計畫,積極發展前瞻卓越特色研究與培育年輕人才,已陸續成立「人工智慧生醫」、「精準運動醫學暨健康促進」、「代謝性疾病與肥胖」等研究院與研究中心。同時,也著眼於社會責任與在地關懷,成立「醫療科技與政策」及「原民健康照護暨文化永續」兩大任務導向中心,並支持各學院發展特色研究計畫,未來可望成為高醫研究特色的基石。在研究成果的國際能見度方面,學校推動學研亮點影音化,將原本冰冷的研究數據轉化為生動的故事,並透過定期發布中英文校級研究中心季刊,主動向國際社群展示高醫豐沛的研究實力。在學生培育上,學校持續擴大全校性大學與碩博士生的聯合學術競賽,激發年輕學子投入研究的熱情與創新思維。這些創新舉措為學者持續突破與再創高峰注入關鍵動能。

入榜學者人數提升至44位,是高醫大整體研究影響力躍升的最佳印證。展望未來,高醫大將繼續深耕特色研究、延攬國際大師與人才、強化國際姊妹校實質合作與推動參與國際大型研究計畫等目標,期盼讓高醫的學術光譜在世界舞台上綻放更耀眼的光芒,攜手開創卓越與創新的里程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