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新聞

忠信學校3大文化主題之一 第56屆祭孔尊師開學暨孔子節禮樂祭登場

▲2025阿忠阿信孔子節禮樂祭/忠信學校第56屆祭孔尊師開學典禮。(圖/忠信學校提供)

【焦點時報/記者羅蔚舟報導】忠信學校《孔子節:阿忠阿信孔子節禮樂祭》始於2008年,由忠信學校原校長高天極首倡,與《元宵情人節》及《親恩節》同為忠信學校三大文化主題活動。忠信學校的《孔子節》以「禮樂祭」的方式呈現,在禮的儀式中加入淘滌人心的音樂饗宴,一同緬懷先哲「禮能使人相敬、樂能使人相親」的中道智慧。


▲圖/忠信學校提供。

忠信學校自1970年立校以來,五十五年如一日,每年均以孔子生日做為開學的日子;一方面強調了忠信學校對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視,一方面強調了忠信學校對青年學子德行的重視。

忠信學校校長廖婉君於活動引言中表示:2007年,台灣推動十二年基教,因忠信是私立學校,故未主動參加聯登,仍採單獨辦理入學。單獨辦理入學雖不盡符合忠信學校的「最大利益」,咸信卻是信賴忠信學校的家長和學生的合理期待。《孔子節》是一個緬懷先哲的日子,是一個表達重視快樂學習的日子;同時忠信也願傳遞一個想法,那就是:在培養學習與尊重不同文化之前,應先有珍惜自己文化的覺醒。

廖婉君校長表示,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是台灣忠信學校立校五十餘年一貫的志氣,孔子是中華文化中的核心代表人物,「孔子思想」在綿延不絕的中華文化長河中,逐漸流為外顯的「儒家」和「禮教」,形式漸重,張力漸失,在「各取所需」的演繹過程中,成見難免有愈辯愈深的遺憾。

廖婉君校長表示,忠信學校的開學祭孔儀式不想為「禮教」和「儒家」還魂,只盼望能為「孔子思想」彰顯以人為本的對話精神,能為血濃於水綿延不絕的中華文化長河注入新潮,能為青年學子共同傳承和弘揚傳統優良中華文化的志業點燈。天極先生認為:人道敏政,「有品」、「無品」不應成為膚淺的口號,年輕人的人格應在「隨風潛入夜」的善良文化中扎根。從校園做起,忠信願深耕台灣的善良文化,和有心氣的年輕人一起努力。

今年的祭孔尊師開學典禮由清華大學學習科學與科技研究所教授、玄奘大學原校長王鼎銘教授擔任主祭。王教授在致詞中表示,忠信學校重視傳統優良文化傳承和品德教育,五十餘年如一日的堅持,一以貫之,學生有獨持的氣質,廣受社會肯定。王教授勉勵學生承繼優良傳統的同時,也要學習善用人工智慧等新科技,開拓視野、提升學習效能、兼具現代科技能力,走出未來更寬廣的路。

新豐鄉福德發展協會理事、新竹縣議員、忠信學校1982級吳傳地學長於感謝詞中說道,他以忠信畢業學長的身分回母校參加「祭孔尊師開學典禮」,心中感到特別親切與感動。在忠信的求學日子裡,老師們用心的教導與陪伴,不僅帶給他知識,更讓他學習做人處事的態度。感謝母校五十餘年來的堅持,將文化的傳承與善良的力量繼續延續。

高天極老師於典禮中致詞說道:忠信的《開學三禮》分別是《家長教育權委付禮》、《學生立志禮》、以及《尊師禮》。當時他確立忠信開學三禮的想法是這樣的,人民為教育之主體,學校的教育權伊始應來自學生父母的委託,所以首先應取得家長的信賴與託付。高天極老師強調:對私塾而言,不憤何啟? 不悱何發? 學生沒有為何而來的基本認識,則正向的師生關係無從建立,有效而快樂的學習無由展開。

高天極老師認為:教師是否應被尊重,誠各有議論;尊重老師,可能會得到某個老師不值得被尊重的結論,但是不尊重老師,受害最大的應是無辜的學生;忠信希望學生尊重他的老師,因為這裡面有人性高貴的價值,但是忠信老師應自我要求,先做一個值得被人尊重與信賴的人,再做老師。

忠信學校第五十六屆祭孔尊師開學禮樂祭活動期間的音樂表演令人印象深刻。溫仁佑同學、陳皇甄老師的低音號與鋼琴二重奏以及陳羽奎同學帶來的低音提琴獨奏,為開學典禮揭開序幕。晚會表演更是精彩,由《忠信壯我管樂團》曾聖澄、温仁佑、饒淯心、廖語彤、康辰瑄、朱佳豫、朱芮昕、陳沂葶、許伯銓、張均甫、胡芷瑄、潘若瑩、馮榆絜、陳彥揚、陳亮瑜、陳柏諺、吳添任、黎又齊、鍾享佑、張宇成、林沛蓁、林默融、賴禹澄、魏勗恩、張本睿、和2016級畢業生中村碧樺,以及指揮陳威廷老師帶來《The Final Countdown》。《忠信風岡管弦樂團》陳宇謙、陳柏翰、張詠晴、李宥甫、楊子寬、向駿洧、簡聿誼,以及陳羽奎帶來了《嬉遊曲》和《布基舞曲》。

今年忠信學校第五十六屆祭孔尊師開學禮樂祭活動,特別邀請音樂家田曜瑋老師、鳳彥甯老師、許承浩老師,以及林承潁老師為晚會帶來長號四重奏《情熱大陸》和《魔法公主》。最後,由忠信學校老師鍾邵丞與陳皇甄,以及陳羽奎同學和饒淯心同學以二胡、豎笛、法國號和低音提琴帶來了胡笛四重奏《賽馬》,為今年的孔子節禮樂祭畫下完美的句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