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6位教育楷模 用愛與堅持翻轉孩子人生
教育部日前公布114年度師鐸獎名單,新北市修德國小校長陳俊生、牡丹國小主任徐愛鈞、瑞芳高工教師翁明郎、中港國小教師林涵容、三多國小教師江彥麟及淡水商工教師鄭煒儒等6位獲此殊榮。新北市教育局表示,他們長期深耕教育第一線,以愛為名、以行動為證,陪伴學生走過艱難、迎向光明,為全國教育界樹立典範,獲獎實至名歸。
修德國小校長陳俊生以「以愛為圓心,專業為半徑」為信念,長年投入偏鄉教育,不僅爭取免費早午餐,更開設多元課程,打造安全、溫暖、有創意的學習空間。他深信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種子,只要給予理解與陪伴,終將綻放屬於自己的光芒。多年來,陳校長用教育改寫無數孩子的未來,也成為學校師生心中最堅實的支柱。
「若您調走了,我就沒有母校了」一句孩子的話深深觸動牡丹國小主任徐愛鈞,讓她選擇留在偏鄉,且一待就是24年。她視每位學生如己出,從治療疥瘡、重建家園,到爭取教育資源樣樣不落人後,給予孩子實質與心靈上的照顧。她的承諾與陪伴不僅讓孩子安心學習,也點燃他們成長的勇氣。如今,已有不少學生返鄉服務,將這份溫暖繼續傳承。
瑞芳高工教師翁明郎自許「以父之名,以師之責」,對學生付出無微不至。面對經濟弱勢或行為偏差學生,他從不放棄,主動協助註冊、申請補助,並陪伴備賽、升學,成為許多孩子突破困境的關鍵推手。在教學上,他緊跟產業趨勢,不斷提升專業技能,為技職教育注入熱情與實力,讓學生在技術中找到自信,也找到未來。
中港國小教師林涵容善用美術教育打開孩子心房,透過每周僅兩節的藝術課,精心設計啟發性活動,成為學生情感釋放的出口。她曾遇見一位情緒內斂、幾乎不與人互動的孩子,在黏土課程中創作出一隻黑貓公仔並主動分享,自此打開心房。林涵容深信,藝術不只是技能傳授,更是情感療癒的橋梁,為孩子照亮心靈之窗。
三多國小教師江彥麟關注社區孩子放學後缺乏陪伴與活動空間,主動成立躲避球隊,將不同年齡學生聚在一起,建立歸屬感。他陪伴孩子從無到有、從迷惘走向自信,見證孩子在全國賽場奪冠、在亞洲盃賽事「擊敗日本」。多年後,隊員即便已成家立業,仍感念江老師的支持與愛。他用堅持與關懷,在孩子心中點亮人生的起跑燈。
淡水商工教師鄭煒儒始終相信「教育是點燃生命希望的火種,即使遲到,也永不缺席」。他長年陪伴弱勢學生走過語言障礙、經濟壓力與心理創傷,營造安心學習環境,並以「家人般的關懷」重建學生的自信與夢想。鄭煒儒期盼孩子未來也能成為改變他人生命的守護者,將這份愛與希望繼續傳遞。
新北市教育局表示,師鐸獎是全國教育界最高榮譽,感謝這6位獲獎教師長年深耕校園、溫暖陪伴學生成長,是推動新北教育堅實前行的重要力量。教育局未來將持續落實「教育即關懷」理念,強化教師專業支持與實務資源,打造幸福、安全與優質的校園環境,讓每一位孩子都能在愛與希望中安心成長,邁向更亮眼的未來。
陳俊生以愛為圓心 激盪出孩子無限可能
「教育,是一場充滿希望的生命工程。」是新北市三重區修德國小校長陳俊生十餘年來堅定實踐的信念。從偏鄉的北海角落到都會核心學校,他用心耕耘每一寸教育的土壤,用愛灌溉每一顆孩子的心靈。這份長年不輟的堅持,為所有默默耕耘的教育者立下溫暖典範。
陳俊生相信,好的學校不僅是知識的殿堂,更是情感的避風港。他帶領團隊建立「以心傳心、用心感動」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安全、有愛、充滿創意的環境中學習;他鼓勵教師發展多元專長,建立互助共學的文化,讓每位老師都能在信任與支持中發光發熱。
陳俊生說,「每一位孩子都是等待灌溉的種子,只要給予理解與陪伴,就能綻放光芒。」因此,他推動課程生活化、統整化,引導孩子與自我、他人、社會及自然互動,培養生活力、自省力與學習力。他堅守「教育本質與教學優先」,強調專業實踐與決策參與,讓學校成為一個有感、有愛、有願景的學習共同體。
不悔青春獻給教育 鄭煒儒陪伴孩子走過逆境
淡水商工有一處特別的空間,窗邊擺著一排綠意盎然的植物,教室中央是柔軟的沙發與茶几,角落還放著幾個可愛布偶,這個像家的教室是鄭煒儒為學生量身打造的學習空間,更是他實踐教育理念的場域。他深信環境能潛移默化影響學生,為處於不利境地的孩子創造機會、翻轉命運,賦予他們選擇人生的權利與自由。
鄭煒儒總說自己像個園丁,但他也明白,唯有學生展現勇敢堅持、迎向逆境的精神,那些名為夢想的花朵才會綻放。這種不畏艱難、追夢不懈的態度,是他心中真正的「台灣精神」。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有人起跑快,有人中途跌倒,但只要繼續跑,就能到達終點。於是他鼓勵學生,「跑吧!跑向你想要的人生。」
這些年來,鄭煒儒陪伴了無數學生翻轉人生,也從學生身上學習到堅韌與不放棄。他幫助孩子變身蛻變,但更希望這些孩子能夠自己學會施展魔法,把力量延續下去。
一場藝術與教育的美好碰撞 林涵容陪孩子找到自己
新莊中港國小一間畫滿學生作品的教室,上面寫著「What ART we doing?!」,這不只是幽默語句,也是林涵容老師對藝術教學的熱情宣言。她認為藝術不是炫技,而是每一位孩子看見世界與說出自己的方式。多年來她以充滿創意與溫度的課程,靜靜地陪伴孩子們用色彩、線條、造型建立自我,走向內心也通往世界。
她會依據學生的興趣設計課程,加入當代藝術家或時事文化元素,讓藝術與生活無縫接軌;她鼓勵學生用創意思維解決創作中的難題,也透過合作學習發展團隊力,讓藝術走出紙本與畫布,活在校園、家庭與社區。
林涵容也熱衷跨領域合作,無論是結合自然科、語文或英語,總能讓藝術成為連結學科的橋梁。她相信每個孩子心中都有故事,只是等一個可以安心說出來的時機,而藝術就是那個出口。她的教室是學生們療癒心靈的溫柔場域、點燃創造力的小宇宙,更成就了無數孩子的閃亮時刻。
翁明郎用愛陪伴 點亮偏鄉希望
新北市瑞芳高工教師翁明郎走過近30年的教學生涯,一路深耕職業教育現場,以「尋求機會、重視專業、創造成就、展現才華」為教學信念,致力於引導學生找到方向、培養實力、建立自信。
翁明郎始終相信,教育是良心事業,而教師的職責,不只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生命旅程的陪伴者。這份信念也讓他更加堅定初心,持續耕耘教育的沃土,並尊重每一位學生的獨特性。他從不以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唯一標準,而是細心觀察每位孩子的特質,挖掘個別優勢,設計對應的教學策略。
他透過多元、正向的引導方式,讓學生重拾信心,鼓勵學生報考專業證照、參與技藝競賽,培養實用技能,也導入業界師資與科技大學的合作資源,縮短學用落差。所有努力都為了讓孩子學有所用,擁有帶得走的專業實力,未來能自立、自信地踏上升學或就業之路,有能力改變自己的命運。
江彥麟用一顆球 撐起孩子的世界
放學後的三多國小操場,總有孩子奔跑的身影,有些甚至已畢業,卻仍回到這片熟悉土地,只因江彥麟老師始終不缺席。多年來,他用行動陪伴孩子成長,包紮傷口、傾聽心事,讓教育成為彼此生命中的光。
他20年前買下人生第一台DV攝影機,開始記錄學生在球場上的汗水與笑容。那些原本純粹留念的畫面,竟逐漸成了許多家庭與學生記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他把影片剪輯、上傳、分享,讓更多人看見孩子的努力與堅持。
除了教學,江彥麟也不吝將所學回饋。他受邀至新北、雲林、高雄等地擔任躲避球教練講師,從乙級課程到基礎培訓,分享訓練方法與比賽經驗,推動專業社群交流。學員們也常主動邀請他至各地協助,將這份教育熱情與專業持續擴散。
他擔任導師時用創意集點卡、成績單影像記錄與溫暖的周評語,精準觀察學生情緒與需求,適時給予鼓勵與引導,讓孩子們發掘自我興趣與潛能。
徐愛鈞創心靈導師制度 守住孩子的希望
在新北雙溪山城深處靜靜矗立的牡丹國小,孕育的不只是知識的萌芽,更是愛與陪伴的搖籃。學務主任徐愛鈞用24年的歲月,為每個孩子點亮心靈的微光,以行動詮釋教育真諦。
在她眼中,教育從不是職務,而是責任與愛。她獨創「心靈導師制度」,讓全校孩子都擁有一位導師傾聽、陪伴他們的生命故事。這套制度不僅打破標籤,也真正實踐三級輔導,讓學校成為每位學生的避風港。24年來學校零中輟、零霸凌,因為每個孩子都「被看見、被理解」。
徐愛鈞推動「音樂友善校園」,以「愛自己、愛他人、愛鄉土、愛自然」為核心,橫向整合教務、學輔、總務資源,成功打造出榮獲教育部肯定的學校典範。她不僅是專業社群的召集人,更是共學文化推動者,使整所學校形成專業與溫暖共融的文化,透過公開授課、外校分享,讓偏鄉教育的經驗成為全台教育界的重要資源。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