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感覺-居家保母的教育魔法
【亞太新聞網/記者蔣彤雲/新竹報導】
劉逸竹從原本一所幼兒園園長轉換到居家托育,已經滿兩個月,期間少了繁瑣的行政與突發狀況需要處理,生活變得單純而平靜,這段時間接觸到許多家長,他們最常提出的問題是:到底該讓寶寶去托嬰中心,還是選擇居家保母呢?
▲因為人數規模小,保母能細緻觀察每個孩子的需求。 (圖/記者蔣彤雲攝)
劉逸竹說,居家托育與嬰幼中心,一直是許多家庭思量的兩種選擇,托嬰中心以制度化、團體化的方式進行,能提供孩子豐富的活動設計與同儕互動,而居家保母則把「家的氛圍」融入孩子的生活中,讓寶寶在小而溫馨的空間裡成長,居家托育有嬰幼中心缺少的特質如下。
一、居家托育的獨特價值
在居家保母的環境中,寶寶不只是「學生」,更像是「家庭的一份子」,這樣的氛圍能讓孩子得到更多情感上的支持與陪伴,對年紀較小、剛開始面對與媽媽分離的寶寶來說,這份「家的感覺」能有效降低寶寶的焦慮,讓寶寶更快的適應新生活。
▲家庭式托育最大特點就是讓學習自然發生在日常生活中。 (圖/記者蔣彤雲攝)
二、安全感與秩序感的建立
優質的居家托育環境,能兼顧「安全」與「生活規範」:
安全:嬰幼中心有評鑑制度,居家托育則有訪視員不定期稽查,保母必須依照政府規範設計環境,須符合 40 項安全標準,確保孩子能安心探索、不受傷害,相關規範均由衛福部網站:托育環境安全規範中明確規定
▲️優質的居家托育環境能兼顧「安全」與「生活規範。(圖/記者蔣彤雲攝)
生活規範:透過規律的作息與簡單明確的規範,孩子能逐漸建立生活常規,安全與規範並不是限制,而是提供孩子安心感,讓他們快樂探索、學習生活常規,並為未來銜接幼兒園做好準備。
三、生活中的學習
家庭式托育最大特點就是讓學習自然發生在日常生活中。
寶寶在整理玩具時學會分類;在與小夥伴互動時練習等待與分享,四位混齡的孩子,就像手足一般生活在一起,大孩子在照顧小小孩的過程中建立自信與領導力,小小孩則能從大孩子身上學到更多認知與技巧,這樣生活化的教育方式,更貼近真實日常,也讓孩子的學習更自然。
四、情感連結的力量
因為人數規模小,保母能細緻觀察每個孩子的需求,並及時給予回應與協助,同時,居家保母也能與家長保持更即時、更緊密的交流,這份情感上的連結,不僅支持了孩子的成長,也更讓家長能感受到安心與信任。
劉逸竹說,托嬰中心雖擁有豐富的資源與多元的活動刺激,但是居家托育具備以家庭的溫暖與細緻的照顧的優點,兩者沒有絕對強與弱,關鍵是居家保母能保有終身學習的態度,雖然是在家獨立工作,少了園長主任的監督與同事互相幫助,若能以開放的心不斷充實專業,在日常生活中營造安全、溫暖又有秩序的學習環境,更能給孩子一種「既像媽媽,又像老師」的魔法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