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新聞

越睡越累?其實是身體在喊渴!─筋膜、濕氣與補水的療癒祕密

墨新聞|記者游宏琦/高雄報導

痠痛、倦怠、濕氣重?答案可能只是~
「水不夠」!

[文/寵貓物理治療師 許云菁;責任編輯/記者 游宏琦。]

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經驗?

明明睡了很久,卻依然覺得累;醒來後腰背痠痛、肩頸僵硬,好像怎麼睡都睡不飽。許多人會直覺認為是伸展不夠,或是工作太疲勞,甚至急著去按摩。

但事實上,往往被忽略的真正原因是——水分不足。

筋膜與水分:隱形的關鍵

筋膜是一張把全身連結起來的「網」,由蛋白質與水分構成。

當水分不足時,筋膜就像乾掉的海綿,失去彈性、滑動性下降,進而拉扯周邊肌肉。想像你穿了一件緊身衣,若某處被鉤子勾住,其他部位也會受限。這種狀況不只造成痠痛,更會讓人感覺身體沈重、精神不濟。

即使做了物理治療(體外震波、徒手治療),若缺乏補水,代謝物無法排出,治療效果也會打折扣。

寵貓物理治療,做演講教學時,都不忘提醒;多喝水。

秋天濕氣與筋膜的交集

中醫常說「秋天濕氣重」。濕氣會讓氣血運行變慢,並在筋膜停留,造成疲勞、倦怠與痠痛。

蕭鈞元中醫師也曾指出:

  • 皮膚表現:像有層保鮮膜貼住皮膚,散熱不良,累積「鬱熱」。
  • 筋膜表現:濕氣黏滯,使筋膜傳導遲緩不暢,痠痛更明顯。
  • 舊傷影響:濕氣侵入舊傷部位,痠痛會更劇烈。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說「膝蓋是天氣預報機」。

    寵貓物理治療師,云菁說,女人逛街也是很累人的,尤其是當你養八隻貓皇。

如何幫身體排濕?

曬太陽、微微出汗:早晚各 10–20 分鐘,幫助代謝濕氣,也能補維生素D。

喝溫開水:避免冰飲。早晨一杯溫開水啟動代謝,白天分次補充,不用一次猛灌。

腹式呼吸:下班後三分鐘,鼻吸口吐,吸四秒→憋兩秒→吐四至六秒,幫助副交感神經活化。

飲食調理:少吃生冷與甜膩食物,換季或濕氣重時尤其要注意。

云菁的水分反思:從忽略到重視

「老實說,我以前完全不重視喝水。覺得白開水難喝,總愛喝冰飲。結果陷入惡性循環:不太口渴、不太上廁所,濕氣更重,疲勞感更明顯。」

水瓶不離身,是隨時補充不是渴了再喝,跟著云菁這樣做

直到意識到喝水與上廁所,不是浪費時間,而是對自己的承諾。開始願意「見縫插針」補水後,身體不再沈重,情緒也更輕盈。更奇妙的是,心裡多了一份餘裕,能關注更多細節。

飲水小技巧:

  • 準備多個水壺,放在不同工作場所。
  • 少量多次,不等口渴才喝。
  • 不苛責自己,今天沒達標也無妨。
  • 飲料不算水,買飲料前先問自己:「今天水量夠了嗎?」

根據國健署建議,每日飲水量可用「體重(公斤)x 30–35cc」估算。

結語:最簡單的照護,最長效的能量

「身體的疲累,不一定代表你不努力,而是提醒你回到基礎。」云菁強調。

足夠的水分、簡單的曬太陽、規律的伸展與呼吸練習,看似小事,卻能為身體注入長效的能量。

也許,不是你伸展不夠,而是你水喝得太少。

今天就從一杯溫開水開始,給自己最溫柔的照護吧!

【免責聲明】本文為物理治療臨床觀察分享,僅供健康參考,若有症狀請洽專業醫療單位診斷。

我是許云菁,一位寵貓,也寵你的物理治療師。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越睡越累?其實是身體在喊渴!─筋膜、濕氣與補水的療癒祕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