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中國推出「K字簽證」 與美國爭奪科技人才?

(德國之聲中文網)盡管中國並不缺少技術熟練的本土工程師,但北京在通過K簽證計劃進一步將自己塑造成一個歡迎外國投資和人才的國家,因為美國關稅導致的貿易緊張局勢加劇,給中國的經濟前景蒙上了陰影。

中國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進外商投資和旅游業發展,向海外投資者開放更多領域,並為大多數歐洲國家、日本和韓國等國公民提供免簽證待遇。

“這具有很強的象征意義:美國在提高門檻,而中國則在降低門檻,”愛荷華州移民律師蒙特爾-梅迪奇(Matt Mauntel-Medici)在談到中國​​新的K簽證時說道。該簽證將於10月1日啟動。

時機恰好

今年8月宣布的K簽證針對的是外國年輕的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專業畢業生,承諾允許他們入境、居留和就業,而無需提供工作邀請。這可能會吸引那些正在尋找美國以外工作機會的外國人。

本月初,特朗普政府表示,將要求企業每年支付10萬美元用於H-1B工作簽證。這種簽證被科技公司廣泛用於招聘技術熟練的外國雇員。

“美國在H-1B簽證問題上無疑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而中國推出K簽證的時機恰到好處,”咨詢公司“地緣政治戰略”(Geopolitical Strategy)的首席策略師邁克爾·費勒(Michael Feller)對路透社表示。

包括韓國、德國和新西蘭在內的其他國家也在放寬簽證規定,以吸引技術移民。

移民專家表示,中國K簽證的主要吸引力在於無需提供雇主擔保,而這一直被認為是申請美國H-1B 簽證的最大障礙之一。

H-1B 簽證需要雇主擔保,並且采用抽簽制度,每年僅有 8.5 萬個名額。新的10萬美元費用可能會進一步阻礙首次申請者。

四川大學的印度留學生卡利·達斯 (Bikash Kali Das) 表示:“對於尋求靈活、簡便簽證方案的印度STEM專業人士來說,這是一個頗具吸引力的選擇。”

印度是去年美國 H-1B 簽證的最大受益國,印度人佔獲批者的 71%。

語言障礙和其他問題

盡管K簽證相當被看好,但它仍面臨諸多障礙。中國政府公布的信息中對申請者年齡、教育背景和工作經驗的要求較為模糊。也缺乏關於財政激勵、就業便利、永久居留權或家庭擔保的詳細信息。

語言是另一個障礙:大多數中國科技公司的工作語言都是中文,不暗中文的人機會因此受限。

專家表示,德裡和北京之間的政治緊張局勢也可能成為限制印度K簽證申請人數量的一個因素。“中國需要確保印度公民感到受歡迎,”費勒說。“而且即便不會說中文也能從事有意義的工作。”

對誰有吸引力?

中國在人才招募方面傳統上側重於在中國出生、到海外求學或工作的科學家和華僑華人。近期的舉措包括購房補貼和高達500萬元人民幣的簽約獎金。這些舉措吸引了在美中國STEM人才的回流,尤其是在華盛頓對這些人才中國背景的審查日益嚴格的情況下。

延申閱讀:美國仍然歡迎中國留學生嗎?

印度留學生卡利達斯表示:“中國針對印度科技人才的招募力度正在加大,但與旨在吸引中國 STEM人才回國的更密集、更成熟、資金更充足的舉措相比,仍然顯得不溫不火。”

一位最近被硅谷一家科技公司錄用的中國STEM專業畢業生也對K簽證的前景表示懷疑。“像中國這樣的亞洲國家不願依賴移民,”這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男士說道,“而且中國地方政府有很多方法吸引國內人才。”

美國有超過5100萬移民,佔其人口的15%,而中國只有100萬外國人,不到人口的1%。

盡管中國不太可能大幅改變其移民政策,允許大量外國勞工入境,但分析人士表示,K簽證仍可能在北京與華盛頓的地緣政治競爭中提升其優勢。“如果中國能夠吸引哪怕是一小部分的全球科技人才,那麼它在尖端技術領域的競爭力就會更強,”費勒說道。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德才 (路透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