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李強聯大演講傳遞信號:中國要重塑國際秩序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總理李強上周五(9月26日)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表了一場看似充滿套話的演講,他告訴聽眾:“一個胸懷天下、勇於擔當的中國,必將為世界注入更多正能量。”

美聯社的報道指出,李強並未點名提及美國,但他實際對美國近期的行動進行了毫不掩飾的批評,並誇耀了中國的成就:降低關稅以促進全球經濟發展,誓言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並致力於維護聯合國的權威。專家認為,這代表著中國處理全球事務方式的轉變,反映出中國認為自己處在上升勢頭。

“李強的講話證實,中國今天的外交政策立場堅定地立足於這樣一個目標:將西方主導的世界秩序轉變為更有利於中國利益、價值觀和領導的秩序。”倫敦國王學院政治學講師Olivia Cheung對美聯社表示:“與2017年相比,中國今天的外交政策明顯更加自信、更具戰略性和連貫性,當時北京提出的全球治理改革缺乏內容。”

中國有答案

李強在演講中首先回顧了聯合國的歷史,贊揚聯合國在戰後的八十年裡為世界帶來了總體和平與繁榮。隨後,他感嘆當今世界面臨的“亂象”。他說,“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單邊主義、冷戰思維卷土重來”,國際規則秩序受到嚴重沖擊。

“對一些毫無底線的霸道霸凌行徑,難道應該因懾於強權而保持沉默、逆來順受嗎?”這位中國總理問道。“單邊主義”、“冷戰思維”、“霸權”和“霸凌”等詞語在北京的外交話語中通常與美國聯系在一起。

隨後,李強將中國描繪成解決這些問題的理想答案,因為它“為應對世界變局、破解緊迫難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李強表示,習近平9月初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議”為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指明了正確方向,提供了重要路徑”。

習近平治下外交政策的轉向

在上周播出的一期播客節目中,Olivia Cheung告訴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在習近平的領導下,北京的戰略思維已經發生轉變——從為促進中國經濟增長而與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保持良好關系,轉變為“重塑國際體系,使世界其他國家尊重並接受北京所定義的中國利益”。

她說,北京認為全球治理體系“由西方大國,尤其是美國主導”,並以“往往不公平或不具代表性”的方式服務於西方大國的利益。而北京最感興趣的是“改變全球治理,將聯合國置於中心位置”,這樣中國就可以“更多地參與、影響和利用”聯合國的運作方式。

李強在聯大的講話給人的印象是,習近平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張不僅是一種願景,而且是“一項崇高而緊迫的政策行動,中國擁有獨特的強大技術能力來引領這一進程,”Olivia Cheung對美聯社表示。

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中美關系高級研究員韋恩(Ali Wyne)也表示,隨著特朗普政府征收高額關稅、威脅吞並領土並攻擊多邊機構,“中國正試圖將自己塑造成戰後秩序的關鍵維護者,而美國似乎正在失去信心。”

但中國似乎既沒有能力也沒有意願提供全面的替代方案。韋恩表示,中國似乎更有興趣深化其在某些領域的影響力,並試圖使其長期以來的論點合法化——即需要新的規範來反映新的地緣政治趨勢。

言辭與現實的差距

華盛頓智庫“捍衛民主基金會”中國項目高級主管辛格爾頓(Craig Singleton)指出,中國政府的言行往往不一致。“李強總理的講話主要使用了多邊主義的語言,但北京的過往記錄卻講述了一個截然不同的故事,”辛格爾頓說。

他補充道:“李強呼籲‘合作’和‘開放’,聽起來很有建設性,但其目的是為了減輕中國經濟和科技產業承受的壓力。”

更多閱讀:中國不再尋求WTO特殊和差別待遇

在聯大發言前一天,李強在紐約會見了美國商界人士和學者。中國官方的一份新聞稿稱,他向與會者保證,中國將持續擴大市場准入,增加進口,並為外國企業“提供在華經營發展所需的確定性”。

中美兩國正深陷貿易爭端。習近平和特朗普計劃於10月底在韓國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期間舉行會晤,以推動雙邊關系的重新調整。

這位中國總理表示,兩國“可以成為、也應當成為伙伴和朋友”,並再次引用習近平的一句話:“太平洋足夠寬廣,可以容納中美兩國和其他國家。”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德正 (美聯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