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川普稱四週後見習近平 大豆是主要議題

(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總統川普週三(10月1日)在「真實社群」平台上表示,再過4週,他就會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見面,到時候的討論重頭戲會是「大豆」。川普所說4週後的活動應是指亞太經合組織(APEC)在韓國慶州的領袖峰會,中國官方尚未證實習近平是否參加。

川普寫道:「我們國家的大豆農夫正承受傷害,因為中國只為了『談判』的理由,不願意跟我們買。」

今年初川普重返白宮不久後,再度對中國發起關稅與貿易戰;後來美中雙方大幅調降了關稅,並陸續在日內瓦、倫敦、斯德哥爾摩、馬德裡舉行了四輪貿易談判。儘管川普及美國貿易官員多次稱即將跟中國達成貿易協議,但兩邊一再延長談判期限,至今尚無較具體、實質的貿易協議成果。

中美貿易戰「休兵」之際,美國農業仍面臨高度不確定性,生計面臨考驗。

其中,大豆曾是美國對中國出口額最大的商品:根據美國大豆協會統計,去年美國出口至中國的大豆總價達126億美元,佔美國大豆出口總額的52%;然而從今年5月開始,中國對美國大豆採購卻完全降到零。

中國是全球前幾大的大豆採購國,對大豆市場具有重大影響力。今年初,川普對中國加徵高額關稅,中國隨後採取反擊,手段之一便是對美國大豆等農產品加徵34%的關稅。如今,美國大豆價格在中國失去優勢,許多中國業者也轉為尋求巴西、阿根廷的替代供應商,美國農民則陷入困境。美國大豆協會主席拉格蘭(Caleb Ragland)聲明稱,「這種挫敗令人難以承受」。

美國大豆協會呼籲川普,在美中貿易談判中,應優先考量大豆議題。該會8月曾警告道,中方的報復關稅正把美國農民「排除在最大的出口市場之外」,而且這種狀況會持續至秋季(一般為9月開始)的大豆收成期。

10月1日,川普重申想以部分美國關稅收益來補貼農民的想法,同時指責拜登政府未能落實先前跟中國的協議。2020年,川普曾跟中國簽署協議,內容包含中方應採購更多美國農產品,並擴大美國業者進入中國市場的管道;不過,後來因新冠疫情等種種因素,中國並未達成承諾購買的目標。

川普首次任內也曾向農民提供援助,當時他對中國發動的貿易戰亦重創美國大豆、豬肉等產品出口市場。2018年中期至2019年末,中國針對美國的報復關稅導致美國農業出口損失了超過270億美元。

共和黨籍的美國參議員霍文(John Hoeven)週二(9月30日)會見美國駐中國大使龐德偉(David Perdue)之後表示,不認為中國恢復進口美國大豆有具體時間表。「還有更多的討論在進行,我們要繼續施壓,直到進口恢復。與此同時應該支持我們的農夫。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周昱君 (路透社、法新社等)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有興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