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德語媒體:台灣經濟助力俄羅斯戰爭機器?

(德國之聲中文網)《新蘇黎世報》報道稱,台灣常常會被和烏克蘭相提並論,兩者處境的相似之處也的確一目了然:俄羅斯對烏克蘭的野蠻侵略以及北京對台灣的文攻武嚇,都是威權政治對一個民主政體的吞並企圖。也正因為如此,芬蘭研究機構(Crea)有關台灣是俄羅斯石腦油最大買家的報告,引起了極大的關注。這篇題為《台灣經濟強化俄羅斯》的報道寫道:

“相關研究報告的統計顯示,自戰爭爆發以來,俄羅斯政府通過對台灣出口石腦油已經獲得了大約17億美元的稅收。這筆錢足以購買17萬架俄制‘非洲菊無人機’。而這款無人機正在無日無夜地對烏克蘭城鎮發動襲擊,並在今年九月初一度侵入波蘭領空。

作者認為,姑且不論購買俄羅斯石腦油是否理虧,台灣對俄羅斯石腦油的高度依賴,本身就非常危險。石腦油是制造乙烯、丙烯等化工中間產品的原料,這些中間產品可以進而用於生產塑料和其他化工產品。

台灣最大的一家石腦油買家是台塑石化(FPCC)。幾乎所有來自俄羅斯的石腦油都被該公司包攬。研究報告顯示,位於台灣中部的這家煉油廠90% 的石腦油來自俄羅斯,而在俄烏戰爭爆發初期,這一比例還僅為 9%。

《新蘇黎世報》試圖了解,為何此前從阿聯酋和印度進口的石腦油已經被俄羅斯產品所取代,台塑石化沒有做出回應。有理由認為,該公司出於投機目的,利用了俄羅斯石油產品不得超出價格上限的規定。但是,一旦俄方突然中斷供應,台灣的石化產業將會面臨嚴重問題。不僅如此,制造芯片時用到的一些特種化學產品也離不開石腦油。”
也就是說,台灣的明星企業也同樣離不開俄羅斯的石腦油。一旦俄羅斯中斷供應,台灣最重要的芯片制造商-台積電會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影響,以及該企業是否准備了替代方案,對於《新蘇黎世報》的上述置評請求,台積電並沒有做出回應。而俄羅斯中斷供應的可能性絕非空想。今年八月,烏克蘭無人機襲擊了烏斯季盧加煉油廠,造成部分設施起火燃燒。路透社報道稱,這家煉油廠的修復工作還需數月時間,而台灣進口的石腦油當中,有四分之三來自這家煉油廠。”

《新蘇黎世報》報道指出,今年八月,印度因繼續進口俄羅斯原油,被美國加征了25%的懲罰性關稅。而台灣進口俄羅斯石腦油的行為,也同樣有可能會招致懲罰。

“值得注意的是,俄羅斯發動大規模侵烏戰爭之後,一些台灣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已經減少了對俄羅斯化石燃料的依賴。例如,擁有壟斷地位的台電就已經叫停了從俄羅斯進口的煤炭,盡管這家電廠發電量的三分之一仍來自煤電。

私營水泥廠‘台泥’也采取了同樣的步驟。同2024 年相比,2025 年上半年台灣進口的俄羅斯煤炭量已經減少了近三分之二。在石腦油進口方面也同樣有積極變化:自去年起,國有的中油公司已不再進口俄羅斯石腦油。

然而,所有上述企業的努力都已被台塑石化的大規模采購行為所抵消。有鑑於此,當前台灣所處的尷尬境地其實都是由一家企業造成的。”

本周,德國薩克森州州長克萊齊默(Michael Kretschmer)訪問了台灣,他此行的重點,是尋求德國同台灣在芯片領域開展合作的可能性以及台積電在薩克森州建立芯片工廠的事宜。《法蘭克福匯報》寫道:
“長期以來,台灣一直將半導體產業視為‘硅盾’,認為它可以保護台灣免受中國的侵略。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世界其他各國一樣,同樣離不開台灣的芯片。在台灣方面看來,即便只是為了保障芯片供應,各國也會在台灣遇到危險時出手相救。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台灣通過有的放矢的產業政策建立起了全球領先的芯片工業,而該產業現在也成了台灣與華盛頓談判的重要籌碼。

為了保持領先優勢,台北當局要求先進芯片的生產必須留在本島。但迫於特朗普政府強勁的關稅威脅,台積電的立場已經有所松動,開始在美國建立更小納米級的芯片工廠。僅在亞利桑那一地,台積電就宣布要投資1650億美元用於建廠。另有250億美元則會投資於德國等其他國家。

也就是說,歐洲仍只會分的較小的蛋糕,但這仍不失為一個良好的開端。對台積電而言,在海外建立生產相對低端芯片的工廠也很有意義。畢竟在多山且人口稠密的台灣,為新廠房選址已經變得越來越有難度。此外,台積電現在就已是台灣的頭號用電大戶,耗電量佔台灣總發電量的9%,而且趨勢見漲。

在德累斯頓,預計2027年開始將可生產18納米芯片,主要用於汽車和工業。為此目的,已經成立了歐洲半導體制造公司 (Europe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台積電佔股70%,其余股份則由博世、西門子和 NXP分擔。”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媒體看中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