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諾獎,你可能聞所未聞的七件事
(德國之聲中文網)愛因斯坦獲得諾貝爾獎,同相對論完全沒有關系。諾貝爾獎牌曾以數百萬的高價被拍賣易手。有些獲獎的重大發現,後來卻被證實“純屬謬誤”。以下七個關於諾貝爾獎的事實,想必你一定聞所未聞。
1.居裡家族的諾獎傳統
諾獎得主圈裡,瑪麗·居裡的地位迄今為止仍獨一無二:居裡夫人是唯一一位在兩個自然科學領域裡都曾獲獎的科學家。為了表彰居裡夫人在放射性和發現新元素方面的突出貢獻,她先後在1903年和1911年分別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
她的女兒伊雷娜·約裡奧-居裡(Irène Joliot-Curie)也顯然得到了母親的真傳:1935年,因同丈夫弗雷德裡克共同發現人工放射性,即在實驗室中制造出放射性同位素,她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2. 諾貝爾獎金權當分手費
1919年,愛因斯坦在同第一任妻子米列娃·瑪麗奇(Mileva Maric)簽署離婚協議時承諾,未來一旦獲得諾貝爾獎,獎金會悉數交給前妻。但問題在於,當時愛因斯坦並沒有獲頒諾貝爾獎。1921年,愛因斯坦終於願望成真,而他也信守諾言,將全部獎金轉給了前妻米列娃,她和子女們也從此有了生活保障。
3. “相對”正確的諾貝爾獎
在相對長的時期內,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一直無法得到諾貝爾評選委員會的認同。專家們認為,相對論純屬理論推測,他們則更看重能夠試驗驗證的結果。
在國際學術界的強勁壓力下,諾貝爾委員會終於在1921年宣布愛因斯坦獲獎,但獲獎理由中開宗明義,是為了表彰愛因斯坦對光電效應的解釋。官方的頒獎理由中,相對論甚至只字未提,因為評委會內部對此仍有爭議。
4. 數學與醋意
坊間有一個流傳甚廣的故事,宣稱阿爾弗雷德·諾貝爾(Alfred Nobel)的妻子曾同一位數學家偷情,惹得諾貝爾醋意大發,所以就沒有設立數學獎。事實上,諾貝爾從未結過婚,所謂妻子同數學家偷情一說自然也是無稽之談。
至於他為什麼沒有設立數學獎,有一個更為合理的解釋:諾貝爾認為,數學不能直接“造福於人類”。
5.男人的世界
麗澤·邁特納(Lise Meitner)在發現核裂變現象中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但1944年,諾貝爾獎最終卻被化學家奧托·哈恩(Otto Hahn)一人所得。邁特納一生中總共被提名了48次之多,但最終卻無緣於諾貝爾獎。
女科學家喬斯琳·貝爾·伯奈爾(Jocelyn Bell Burnell)是脈沖星的主要發現者,但1974年的諾貝爾物理獎卻授予了她的導師安東尼·休伊什( Antony Hewish)。這兩位女性科學家的遭遇是科學領域婦女遭受結構性歧視的典型案例。
6. 拍賣場上的諾貝爾獎牌
2013年,諾貝爾獎得主弗朗西斯·克裡克(Francis Cricks )去世後,他的家人為了償還拖欠稅務局的款項,就把克裡克的諾貝爾獎牌送去拍賣,最終以200萬美元成交。克裡克是因為發現DNA結構而在1962年獲得諾貝爾獎項的。
而克裡克當年共同獲得諾貝爾獎的同事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也在2014年公開拍賣了自己的獎牌,成交價高達480萬美元。不過,買家最終還是將獎牌物歸原主。
這兩起拍賣案例說明,時隔幾十年之後,諾貝爾獎牌還是會被視為珍寶,所謂“科學無價”由此可見一斑。
7.諾貝爾獎 – 並不總是榮耀的光環
即便獲獎成果後來被證明純屬謬誤,正式撤回諾貝爾獎的事情還從未有過先例。例如,丹麥醫生約翰內斯·菲比格(Johannes Fibiger)1926 年獲得諾貝爾獎,以表彰他發現的“寄生蟲致癌論”。後來證明,這一理論完全是錯誤的。
1949年,安東尼奧·莫尼茲(António Egas Moniz)因發明“腦葉切除術”治療精神病患而獲醫學獎。而從今天的角度而言,這種療法不但無效,而且還是對病患的傷害。
近年來,曾發生過多起諾獎得主研究論文被撤回的事件。比如,2019年醫學獎得主雷格·森梅扎(Gregg Semenza)的論文就因數據謬誤以及涉嫌偽造而被撤銷,不過,他的核心科研成果則繼續得到認可。
還有一些諾獎得主則因後來發表荒唐言論而受到關注。例如,1954 年化學獎和1962年和平獎得主萊納斯·鮑林(Pauling )晚年一直堅信大劑量服用維生素 C ,可以包治百病。1993年的化學獎得主卡裡·穆利斯(Kary Mullis)熱衷於傳播關於艾滋病的陰謀論,並對UFO的存在深信不疑。1956年的物理獎得主威廉·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更因宣揚種族主義和優生學而引起廣泛爭議。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Alexander Fre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