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

竹市香山濕地藝術季10/9登場 跨越地景開啟人與土地的對話

新竹市代理市長邱臣遠參觀藝術家余白的作品《2025香山肖像.群像 Xiangshan Portraits》,將於香山濕地海保中心3樓展出。 圖:新竹市產業發展處/提供

【旅奇傳媒/編輯部報導】2025「香山濕地藝術季」即將於10/09盛大登場,展期至11/09。代理市長邱臣遠日前開箱裝置藝術作品,他說,今年香山濕地藝術季以「海來說 Once Upon a Time」為主題,策展視角回到在地故事,透過藝術導入,讓濕地、社區與居民的記憶彼此交織,邀請民眾透過聲音、影像、裝置與互動體驗,走進香山一同感受香山濕地的故事。

今年活動邀請來自台灣及法國的五組藝術家及團隊,共創作5件特色作品。參與藝術家包含李蕢至、吳修銘、謝佑承、余白(Hubert Kilian)、吳騏。以不同的創作語言回應香山,從自然到人文、從聆聽到書寫,共同編織屬於香山的故事,連結濕地、社區與日常,開啟一場跨越地景的人與土地對話。

藝術家余白的作品《2025香山肖像·群像 Xiangshan Portraits》於香山濕地海保中心3樓展出,透過人們的肖像呈現台灣的多樣與美麗,提供一個具人性與詩意的視角。作品靜謐之中流露出社區的無形連結與香山的故事。謝佑承的作品《裁判椅 Umpire’s Chair》展出於香山濕地賞蟹步道,作品如同泳池畔的裁判椅,邀請遊客坐上後以高處視角重新觀看自然與環境,思考工具、人與高度所帶來的權力關係,並獲得全新觀看角度。

竹市香山濕地藝術季10/9登場 跨越地景開啟人與土地的對話

▲謝佑承的作品《裁判椅Umpire’s Chair》於香山濕地賞蟹步道展出。 圖:新竹市產業發展處/提供

《候 Await》則設置於香山濕地海洋保育教育中心前平台。「候」象徵等待,也是一種與自然同頻的呼吸。作品以木板與椅子構築靜止之境,藝術家吳騏57邀請旅人與濕地一同候望潮汐、季節與生命的遷徙。於等待之間,時間如詩流動,環境與人彼此呼應。遊人可以在椅子間尋找57夢想獸,想像濕地帶來生命夢想。

在海山漁港停車場旁,藝術家吳修銘的《漂浮》是一項特別的參與式聲音藝術計畫,以「聆聽」為核心,透過田野調查蒐集在地居民故事與環境聲音,轉化為聲音敘事,邀請遊客以身體與感官沉浸其中,探索香山的人文小故事。

退潮時遊客可以很容易走進作品內部,在藝術家李蕢至以竹材與蚵殼打造的裝置藝術《潮與巢 Tide and Nest》體驗潮水的自然律動,也是香山濕地與人的結合,讓走進去的人會很想幫自然一點,希望自然永續存在。

海保中心二樓舉辦元太科技 ESG 電子紙展版,並推薦企業參與減碳設備開發。永豐餘公司的子公司元太公司是市府推動 ESG 的好夥伴,112年與市長高虹安簽屬合作備忘錄,是企業合作標竿,元太公司陸續主動提供5座電子告示牌,分別協助市府團隊更新金城湖、風情海岸及賞蟹步道的告示牌,更在今年加碼提供海保中心2面電子紙展版及2座活動式電子紙海報,讓海保中心常設展更靈活更換展出內容。

新竹市產業發展處表示,2025「香山濕地藝術季」除展覽外,亦規劃系列活動,相關資訊可至「香山濕地藝術季」官方臉書粉絲專頁查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