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相隔六年 NBA重返中國

(德國之聲中文網)本周五和周日,布魯克林籃網隊和菲尼克斯太陽隊將在澳門進行兩場比賽,門票已經搶購一空。這是六年來,NBA首次在中國舉行的賽事活動。
2019年,時任休斯頓火箭隊總經理的莫雷(Daryl Morey)發文聲援香港民主運動,引發中國當局強烈不滿。而NBA高層公開維護莫雷的言論自由權利後,中國方面隨即徹底切斷了同NBA的往來。

官方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約有1.25億人是籃球愛好者。NBA總裁蕭華(Adam Silver)曾經表示,退出中國市場以及中國電視台停止轉播賽事,給NBA造成了數以億計的損失。
24歲的大學生鄧偉健(音)表示,他的生活離不開籃球,“雖然官方電視台禁播NBA賽事,但我還是能找到別的渠道觀看,我身邊的人也都一樣。”他表示:“NBA應該吸取教訓,要避免涉及敏感話題,讓籃球回歸比拼球技的主題。”

此次NBA重返中國市場,正值美國總統特朗普治下,中美關系日趨緊張的大背景之下。美國企業一方面希望吸引中國消費者,但另一方面又要應對美國國內的政治壓力。

2019年“莫雷風波”期間,NBA總裁蕭華就曾明確表示,支持言論自由是NBA長期堅守的價值觀之一。

NBA副總裁兼首席運營官塔圖姆((Mark Tatum)本周書面回復法新社的問詢時寫道:“我們在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與球迷互動時,都會遵循美國國務院的指導。”當被問及,NBA是否仍會繼續支持其成員公開就中國議題發表觀點時,塔圖姆表示“是的。”

“憤怒的漩渦”

1979年,NBA球隊首次踏上中國土地之後,中國的球迷數量開始一路飆升,而中國球星姚明加盟NBA並八次入選全明星隊後,NBA在中國的人氣更是一發不可收拾。從2004年到2019年的十五年間,共有17支NBA球隊在中國進行了28場比賽。

然而,這一切在2019年戛然而止:時任休斯頓火箭隊總經理的莫雷在推特上發布了一張圖片,上面寫著“為自由而戰,與香港站在一起”。當時香港爭取民主的抗議活動正值高潮。

關注中國體育產業的作家德萊爾(Mark Dreyer),此次事件簡直就是一場“完美的風暴”,而NBA以中英文發表內容不同的聲明,更是給事件火上澆油。“美國球迷認為NBA過度遷就中國政府,而中國方面則認為NBA認錯態度不夠謙卑。”

從姚明時代就開始關注NBA的球迷羅伊(音)表示,他認為,莫雷只是表達了“個人觀點”,但並沒有考慮到這種言論在國家以及聯賽層面上可能產生的影響。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研究中國經濟外交的講師黛比·陳(Debby Chan)則表示,這場爭端是中國“消費者民族主義”趨勢的體現,即網絡輿論和官方媒體相互作用,最終形成“憤怒漩渦”的效應。陳表示:“莫雷事件中,中國網民的批評顯然得到了官方媒體的進一步強化。”

NBA軟著陸?

中國電視台恢復了對NBA賽事的轉播,NBA去年還同澳門就舉辦季前賽事宜簽署了價值數百萬美元的協議。本周的NBA賽事將在澳門威尼斯人體育館舉行,這是拉斯維加斯金沙集團旗下的一家體育館。而掌控金沙集團的阿德爾森家族同時也是達拉斯小牛隊的大股東。
NBA方面表示,兩場比賽的門票均在數小時內銷售一空。

澳門也是中國境內唯一允許開設賭場的地方。

在作家德萊爾看來,NBA重返中國市場,本來就是一個沒有懸念的問題,畢竟中國是一個“重要市場”。有報道稱,NBA已經同中方簽署五年合同,每年都會在中國舉辦兩場賽事。德萊爾說:“選中澳門是個明智之舉,因為這樣就可以實現‘軟著陸’了。”

德萊爾表示,他認為NBA管理層會盡力避免2019年事件的再度發生。“人人都知道NBA在中國受到了多大的打擊,沒有人會願意再去惹事。”

但澳大利亞學者黛比·陳則表示,近來幾個外國品牌惹發眾怒後極力討好北京的案例就足以說明,“中國民族主義消費者的紅線在不斷變化,是非常難以把握的。”

26歲的建築工人賀西選(音)認為:“政治不應當參與籃球。體育本可以成為中美兩國人民的共同語言。如果大家都談體育,而不談政治,對雙方都是件好事。”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德才 ((法新社))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有興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