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評論:特朗普也許明年能夠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總統特朗普今年未能獲得諾貝爾和平獎,這在我的預料之中。在我看來,特朗普被提名的時間較晚,加之他本人的言行具有很大的爭議性,以及在臨近和平獎公布前夕,他的20點加沙和平協議才剛剛提出,這決定了和平獎評委在是否要把該獎項頒給特朗普時,會非常慎重。不過明年,特朗普有機會摘取這頂他念茲在茲的嘉冠,如果沒有太大意外的話。
世界上幾乎沒有一位國家領導人像特朗普這樣對諾貝爾和平獎有著如此強烈的執念。在這個意義上,他是一個異類。美國有兩位總統曾經獲得過和平獎,他們是卡特和奧巴馬,但卡特不是在任上獲得的,而正是奧巴馬的獲獎,讓特朗普義憤難平,耿耿於懷——在他看來,奧巴馬在當選總統後幾乎什麼事情都沒做,僅僅憑“營造氛圍”就可以獲獎,自己調停了七場戰爭,為什麼不能獲獎?因此,諾貝爾和平獎今年必須頒給他,這已成了他作為總統的重要使命,也是他個人政治敘事和榮譽追求的一部分,惟其如此,才能在總統的成就上,超過奧巴馬。
特朗普是個把榮譽和歷史地位看得非常重的美國總統——從總統的角度看,這並非什麼壞事。從他動輒誇自己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甚至超過華盛頓可見一斑。而諾貝爾和平獎是這整個敘事的重要甚至關鍵一環,它不僅是國際榮譽,也是歷史定位的象征。特朗普一直希望自己能超越“制造分裂”的標簽,成為歷史記憶中的“締造和平的總統”,與羅斯福、裡根等一樣被銘記為“改變世界格局的人”。尤其在與奧巴馬的對比上,他渴望用獎項來“校正”歷史評價,顯示自己才是更有資格獲得和平獎的那個人。
除此外,特朗普還有國內政治和外交的考量。民主黨和左派分子把他看作制造對立和分裂的力量,批評他的內政外交,而在國際上,很多人也指責他在以哈沖突中,支持甚至放任以色列對加沙的攻擊,他如果能夠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就能以此作為背書,印證外界對他的批評和指責都是不對的,從而幫助他在外交形象上加分,並抵消他在關稅、盟友政策上的爭議。對一位深知選民心理的政治人物而言,和平獎這種象征性榮譽能夠轉化為輿論資本和政治紅利。
延伸閱讀:諾貝爾和平獎被授予委內瑞拉反對派活動人士
提名時間:一般是在當年9月到次年1月
盡管特朗普對和平獎志在必得——多個國家領導人提名和支持他摘取和平獎,他也認為贏得和平獎的概率很大,然而,挪威和平獎委員會卻把今年的獎項頒發給了委內瑞拉的反對派領導人,而不是他,這其中,提名時間的延遲是一個因素。
按規定,和平獎一般是在當年9月到次年1月為提名時間,而特朗普在今年1月21日才當選總統,他雖然宣稱在上台後24小時解決俄烏戰爭,但現實是兩國一度打得更激烈,直到8月,他才和普京在阿拉斯加的安克雷奇會面,而且會面也沒達成任何協議,俄烏戰爭照舊進行。
另外,他宣稱調停了幾場沖突,也是4、5月之後的事,姑且不論這是否真實,從提名時間來看,應該無緣今年的和平獎。
諾獎委員會綜合考量的因素
當然,這不是主要的影響因素,因為中間還可以加塞,關鍵還是他本人的爭議性太強,發表了一些有違諾貝爾和平獎宗旨的言論,挑起了不應有的爭議。比如他多次放話要奪取巴拿馬運河,佔領丹麥自治領地格陵蘭島,並吞加拿大等。和平獎如果真的頒給他,恐會引來外界對諾獎委員會的強烈質疑與批評。另外,他也沒有可驗證的符合和平獎標准的具體成果。
從諾貝爾和平獎的評審標准來看,雖然充滿模糊性,但大體有幾個方向:實質成果、象征意義、可持續性和國際輿論。一般來說,委員會會綜合考量以下幾個因素:通過談判或協議結束了戰爭、推動了裁軍或促進了人權;營造了新的氛圍,推動了和平進程,即使成果尚未完全實現;所取得的和平可能維持,而不僅僅是短期妥協;以及獲得國際社會——主要是西方——的正面評價。
按此標准,雖然特朗普不斷宣稱自己調停了七場戰爭,但對其中的印巴沖突調停,遭到了印方否認,柬泰的停火也不是他一人的“功勞”,東盟和中國對推動停火都起了一定作用。特別是,對他能夠獲獎起最大助益的20點加沙和平計劃,是在9月底才提出的。且在和平獎公布前,也只是個計劃,哈馬斯方面尚未表態同意。
有鑑於此,並考慮特朗普長期以來在國內和國際輿論中都極具爭議,他要獲得和平獎,恐怕需要拿出更硬的成果,才能說服委員會。和奧巴馬比,這確實有點對特朗普“不公”,奧氏當年只是動動嘴就獲了獎,也難怪他抱怨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
特朗普的20點和平協議正在推進
雖然今年特朗普對和平獎擦肩而過,但明年有很大可能攬得獎項,這主要是因為20點和平協議已在推進。該和平協議盡管看起來對巴勒斯坦特別是哈馬斯不公,但畢竟停止了戰爭,巴勒斯坦人尤其是婦女和兒童不會再死於戰火中,這是最重要的。生命最寶貴,沒有生命就沒有一切,和平也最寶貴,沒有和平就沒有發展,更不會有繁榮。戰場的創傷在和平之後可以慢慢地治愈和撫平。當然這需要時間,但第一步是邁向和平。如果20點和平協議在實施中不發生大的變數,以目前特朗普對和平獎的執著追求,明年該獎大概率會讓他摘得。
這裡也必須考慮特朗普作為美國總統的政治因素。雖然很多人會為諾貝爾和平獎辯護,說它沒有政治色彩,但其實這個很難說服人,因為它的評選標准,就是政治性的,當年諾貝爾設立這個獎的初衷說得明白——“頒給為促進各國人民友好、裁減常備軍、召開和平會議作出最大或最好貢獻的人”,其評選邏輯常常與政治氣候、輿論期待及西方價值體系密切相關。從每屆得主來看,也幾乎都反映了某種國際政治立場或價值取向。可以講,諾貝爾和平獎是一個政治信號,用來表彰某種國際行為的“正確性”,以其象征意義影響全球政治敘事,而非單純成果。
問題不在於和平獎的政治色彩,有政治考慮並非壞事,而在於這種政治考量是不是“逆向政治化”,即在外部強權的壓力下,放棄頒發給可能會觸動該強權利益的團體或個人;又或在外部強權的壓力下,頒發給了有利於該強權的團體或個人,甚至強權本身。特朗普如果明年獲得和平獎,是不是也帶有後者的某種味道?本來特朗普做的事情,如果換做其他美國總統,可以會認為是自己的分內事,不會為此去爭取獲獎。但特朗普不一樣,他的動機並非純粹的人道主義或和平理想,並認為自己的“付出”理應得到和平獎的回報,有點強求的味道。要說挪威和平獎委員會乃至挪威政府沒有因此受到某種程度的壓力,是說不過去的。因此,假設他明年獲獎,會被理解為政治施壓的結果,而非單純的帶有理想主義的和平努力,也即更像是政治壓力與現實主義外交的勝利,而非道義理想的嘉獎。
如果攻打委內瑞拉 和平獎就不可能頒給他了
但是,即便加沙和平協議能夠得以順利推進,特朗普能否獲得明年的和平獎,也取決於他在委內瑞拉毒品走私的問題上,能否抑制自己的戰爭沖動。假如在今年余下兩月或者明年他以反恐為名下令攻打委內瑞拉,估計和平獎就不大可能頒給他了。戰爭就是戰爭,不管以什麼名義,如果他下令攻打委內瑞拉,將破壞自己“和平總統”的人設。特朗普是否會因自己要想得和平獎,就不攻打委內瑞拉,外界不清楚,雖然他把和平獎作為外交的一個重要目標,可假如他認為打委內瑞拉為美國取得的利益要壓過得到和平獎,當然就不可能不打委內瑞拉。畢竟對他來說,讓美國再次偉大才是第一位的。
所以,如果用和平獎讓世界上最有權力的總統能夠自我約束,自覺維護“和平總統”的形象,在其任期內不發動對外戰爭,哪怕真的是來自特朗普及其支持者的施壓,把明年的和平獎頒給他,這種政治考慮也是值得的,無論對特朗普個人還是美國,或者整個世界,其實都有益。
鄧聿文為政治評論員,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志共同主編。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鄧聿文